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空气》 课题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课时 1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科学思维 通过压杯入水、杯底扎孔、小孔打气等探究活动,建立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探究实践 能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能利用给定材料设计实验并了解其原理。 态度责任 在“空气占据空间”的探究活动中激发研究的兴趣;能按照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乐于表达交流,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对近期能占据空间这一事实做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
学生: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研究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引出课题 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 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 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纸巾擦汗等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利用情境聚焦本课要学习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索 解决矛盾 (一)压杯入水 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 (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 (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 (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 (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 第 组 (一)压杯入水 ▲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 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 ▲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 (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没变) (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 (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没有) (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预设: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 (二)扎孔观察 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 (3)松开手指,观察变化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 (二)扎孔观察 ▲观察与思考:①当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你在图3和图4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还有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 4.简单交流: (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 (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 (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 (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小孔) (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水) (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了) (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 (三)打气观察 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 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 3.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 (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 (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 (三)打气观察 ▲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 4.小组反馈: (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降。) (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设计意图】在做三个实验前,通过教学课件给出细致规范的实验操作指南,有助于学生高效完成实验探究;小孔打气实验,让学生亲历杯子中水被空气挤出,空气重新占据杯子空间的过程。在每个实验结束时让学生用毛巾擦干杯子和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素养
三、研讨 研讨交流,小结课堂 1.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出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 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吗”字 【设计意图】在研讨环节让学生回顾三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实验结论。
四、拓展 拓展延伸,应用挑战 1.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但是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 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的气球,谁来吹? (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说原因。(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不要再试试? (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气球就没法吹大;第二吹的时候,我把手松开了,吹气球的时候就把瓶中的空气挤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 (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理(PPT出示气垫等图片),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生活中研究一下这些物品。 【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科学课教学的真正意义。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不占据空间 C.空气可以流动 D.空气可以压缩 2.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经常玩下面的活动,其中不是利用空气特性的是( )。 A.吹泡泡 B.跳绳 C.打篮球 D.玩风车 3.以下不可以把空气装起来的是( )。 A.自封口塑料袋 B.塑料瓶 C.渔网 D.气球 4.用注射器往一个装满空气的有封口的璃瓶里再打进些空气,瓶子里的空气将( )。 A.重量增大,体积不变 B.重量减小,体积变大 C.重量增大,体积也增大 D.没有变化 5.在杯子底部粘上一个纸团,杯子应该怎样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呢?( ) A.倾斜倒扣 B.竖直倒扣 C.前面两种方法都可行 D. 直接竖直放入 二、判断题 6.水和石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 7.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 8.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空气能被压缩。( ) 9.一般来说,空气不占据空间,但是到了水里,空气就占据空间了。( ) 10.空气和石头有着相同的特点,都能占据空间,都会流动。( )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空气能占据空间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感受空气》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但对于空气能占据空间体验感不强。本课主要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本课主要有3个活动: 1.把纸团装入完好的杯子压入水中 2.把纸团装入杯底有孔的杯子压入水中 3.给杯子里打气,观察水面变化 二、活动反思 1.教材中是把纸团粘在杯底,以防纸团掉落。活动前我试了几次发现不好粘,活动时我就没有把纸团粘在杯底,只要求学生把纸团按紧一点,巡视时发现还是有的小组活动中纸团会掉落,只好从头开始。这样不仅麻烦,也费纸。建议活动前还是不要怕麻烦,把纸团固定好,活动会更加顺畅。 2.因为水比较透明,塑料球是白色,我自己实验时发现观察水位线时有点困难。活动中我加了色素,让水变成红色,这样观察白色的塑料球比较轻松,学生也能更好记录。 3.活动前可以强调杯子竖直倒扣下去,也要竖直取回。教学第一个班我只是提了一下杯子怎么下去,就要怎么取上来,但没有做强调。活动中就有孩子将杯子竖直放下去,斜着去上来,导致纸巾湿掉。在教学活动过程时这一点老师可以强调一下。 4.在给杯子打气的活动中,刚开始我选择的是提供的有打气针的打气筒,经过试验发现用这样的打气筒直接通过杯底的孔打气,因为气针与小孔周围的缝隙不能完全封闭,打气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后面选择了通过软管来打气,这样实验效果很明显。不过要提醒学生打气的过程中要温柔一点,用力过猛会让水槽的水跑出去。 5.活动记录我是直接让学生用一条横线来代表水面,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能很好的解释每一个现象的原因,点赞!本来准备在瓶子中吹气球来作为拓展,后面却因为时间没来得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体验空气能占据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