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空气有质量吗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4.空气有质量吗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 4.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空气》 课题 4.空气有质量吗 课时 1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简易天平的测量,发现空气具有一定在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快。 科学思维 能用推理论证的方法,基于证据得到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探究实践 学会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能进行合理的猜想,并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方法、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能在探究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通过细致的观察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经过思考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天平失衡现象来论证“空气有质量”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学生实验材料一套、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班级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空气世界的探索。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聚焦质量问题,观摩操作方法(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本课用的简易天平、皮球、绿豆] 1.出示一年级实验中用过的简易天平,让学生回顾天平的用途。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天平倾斜的时候),也可以用回形针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的时候)。 出示本节课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这个天平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质量问题。(说明一下指针和刻度如果看,偏转意味着什么。) 2.出示一个皮球,我们也像用回形针一样称一称皮球的质量是多少,只不过今天我们不用回形针,改用绿豆,至于为什么用绿豆,等这节课结束你就知道啦。 3.教师演示称皮球的质量。 在左盘放入皮球,左边变重,指针向右边偏转,往右盘中慢慢倒入绿豆,当天平开始动起来后变成几颗几颗加,直至天平平衡。 让学生说一说:皮球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皮球的质量相当于右盘里那么多的绿豆的质量。) 【设计意图】借用绿豆衡量皮球质量的方法给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提供方法思路。
二、探索 思考探究方法,严谨实验论证(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 1.皮球是有质量的,相当于这么多绿豆,木块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颗绿豆,这一杯水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绿豆(教师事先称过把图加上去),那么我们这个单元主要在研究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学生思考1分钟,请几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不管你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还是没有质量的,都只是你的猜想,科学家他们一开始也在这样猜想,然后他们就去寻找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我们也来想一想用我们讲台上放着的这个实验装置怎样去证实我们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如果想不到,适时出示打气筒。) 3.教师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再放回左边的盘里。 提问:天平怎么样变化判断空气有质量呢? 预设:天平左边倾斜表示空气有质量,天平仍旧平衡说明空气没有质量。 4.如果天平左边下降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提问:那怎么样让天平再次平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操作。(预设:加绿豆。) 提问:加进去的绿豆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相当于增加的空气的质量。) 5.出示注意点: (1)分工明确(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人人都要观察下天平的变化),按序进行(不记得步骤的看黑板),测两次,记录数据; (2)轻声交流,动作幅度要小(任何剧烈的行动都会影响天平的平衡); (3)天平快要平衡的时候绿豆要一颗一颗的加,加得多了就取出,但是一定要记住数量。 (4)听到铃声收好材料坐端正。 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查看学生实验进度,绿豆数量出来的在班级记录表上记下来,展示用。 【设计意图】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且质量很轻。
三、研讨 实验结果和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 1.请全班交流讨论: ①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致,你同意现在的结果吗 ②根据你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展示全班的实验结论,学生观察每组加的绿豆的数量,说说发现。分析数据不一样的原因。 3.指针的偏转不明显,偏转的格数少,加的绿豆数也很少,说明空气的质量很轻很轻。(加5颗左右绿豆,10颗绿豆约0.8克)教师出示事先用电子天平测出来的10筒空气的质量,用数据说明空气质量很轻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分享实验感受,体会测量工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拓展 解释皮球放气后天平如何变化(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球针、皮球、简易天平] 1.思考: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把皮球放回左盘,天平会怎样?并说说理由。 (预设:放掉气的皮球放上去后,左盘变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有质量。) 2. 教师演示。学生尝试解释现象。(有时间的话学生也可以马上试一试。) 3.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用反证法再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工具,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尺子 D.天平 2.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时,我们可以选择( )进行比较。 A.回形针 B.硬币 C.大石头 D.电池 3.下列不属于空气的特征的是( )。 A.支持燃烧 B.提供呼吸 C.无色无味 D.没有质量 4.在“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中,往天平左盘的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后,在右盘里加了3枚回形针天平才重新平衡,这说明( )。 A.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1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 B.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相当 C.3枚回形针的质量和皮球的质量相当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小明把打入30筒空气后的皮球放入简易天平的左边小桶中,再在右边小桶中放入绿豆,直到平衡;然后取出皮球,放掉空气,再把皮球放入左边小桶。这时小明发现简易天平( )。 A.左边的小桶往下沉 B.右边的小桶往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二、判断题 6.用简易天平做实验,把气球换成篮球,也能证明空气有质量。 ( ) 7.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很容易被抛起来,说明空气比较轻。( ) 8.空气有质量是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的。( ) 9.空气,总是比水或石头要轻。( ) 10.液体有质量,固体有质量,气体没有质量。( )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B 6.√7.√8.√9.√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第 3 课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在本课,学生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这也是对前面几课的小结。本课有以下几个活动: 1.用吹风机和吸管给冰吹热气 2.观察冰融化成水 3.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二、课堂反思 1.《冰融化了》这一活动是最顺畅的:没有沸腾实验的危险,更没有结冰实验那么长时间,这节课对于学生而言比较轻松,时间也较宽裕。 2.在教学第一个班时,我用试管冻冰。因为想省点实验时间,就冻了试管三分之一的冰,烧杯里面加的水比较多。活动中,学生没有观察到冰溶解的过程中烧杯外面会有很多小水雾,以及冰融化过程中会有小气泡。后面的班级我就把冰冻到试管三分之二,用了大烧杯,加了100ML水,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观察冰溶解过程试管外面会有小水滴,试管中有小气泡等等。 3.教材中没有用到水温计,但在本节课我还是准备了。冰块的温度学生都知道0℃或者0℃以下,但冰溶解后温度有什么变化?烧杯里的水温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可以用水温计发现变化。 4.为了方便学生比较冰变成水后体积变小,我还是采用的用记号笔做标记,比较方便。群里有老师说怎么给孩子说什么是体积,记得一年级讲空气时就有说到体积,占位置,我是从占位置来解释的。 5.在谈到冰、水、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时,孩子们大多能说到无色、无味、透明;也能说到冰和水可以互相转化,但有少部分孩子会认为水蒸气和冰不能互相转化,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6.在大家能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我有进一步追问: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对前面几课复习巩固。其实蒸发、融化学生很好理解,但凝固、凝结就有难度,我只是让学生了解,不做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