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空气》 课题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课时 1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只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⑤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⑥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微视频学习及交流研讨,知道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包围着;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科学思维 能再教师引导下,运用分类、比较、整理等方法进行学习,用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探究实践 回顾和反思整个单元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交流、反思以及评价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大气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优化,之前课时的班级记录表,ppt,微课,板贴,学习单。学生:第一节课画的气泡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 情景导入(预设5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火星旅行,想不想去?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和火星吧。板贴地球和火星图片 地球和火星表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空气,有没有同学知道叫什么? 预设:大气层。板贴 2.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有什么作用? 预设:生存,呼吸,呼吸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板贴 3.再看看火星大气情况(ppt出示火星大气情况)。我们这样可以直接去火星么?你的理由?你有什么办法?根据生成进行板贴。 预设1.需要宇航服,宇航服提供什么保护和支持?呼吸的氧气,温度,保护。 预设2.要用火箭,燃烧。 4.那我们就准备跟着探测器一起去火星了,去的路上,请解决这两个问题。 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2.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么? 【设计意图】换一个陌生环境,让学生有新鲜感,利用宇航服完成大气层,呼吸等知识点的教学,缺乏氧气难以生存,可以说明空气是一种资源,在火星上属于稀缺资源。利用火箭,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二、探索、探讨 二、探索研讨:系列化微课,一一突破(预设25分钟) 1.播放微课1(大致内容:火箭发射,燃烧。探测器进入大气层,燃烧。着落时缓冲,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 刚刚你看到了哪些利用了空气的现象。 预设: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外加实物板贴。 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或者作用?引导学生复习班级纪录表内容。 预设:缓冲,有弹性。压缩,占据空间。 2.探测器成功降落了,宇航员已经在工作了。播放微课2(大致内容:火星救援片段,宇航员遭遇风暴,撤退时主人公马克被击中,留在了火星,其余队员逃离火星。) 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出现了风暴,沙子被风吹起来了。 其实地球上也有很多类型的风。ppt出示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图片。 风带来的都是坏处么?有没有好处? 预设:清凉,发电。复习前几课内容,板贴风力发电。 3.马克还活着吗?播放微课3(大致内容:马克大难不死,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 刚刚片段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马克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 那植物需要空气么? 预设:有需要和不需要空气的,分别说说理由。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植物怎么利用空气? 预设:初级要求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呼吸。部分同学会说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板贴,根据生成画箭头。 4.马克很高兴的在火星上等待救援,真的这么顺利么?微课4(大致内容:马克的居住舱爆炸,土豆全部死亡,存活时间大打折扣。) 马克遇到什么困难了?原因是什么? 预设:居住舱爆炸,土豆死光了。 爆炸,可能原因1:里面热,外面冷。蜡烛在里面,空气宝宝想往外流。(风的形成) 可能原因2:里面空气多,外面空气少,空气宝宝会想方设法往外流。(压强差,学生前概念。) 原因3:被风暴击中,出现破损。 5.马克只能度日如年的继续等待救援,能救援成功么?同样,带着这两个问题哦。1.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2.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么? 播放微课5(大致内容:地球派救援来,但救援出了点问题,最后利用空气进行推进,完成救援。) 刚刚观察到了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你能解释么? 预设: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推进,改变运动方向。 解释: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根据生成适时板贴。 6.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地球。火星和地球,你更喜欢居住在哪里?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理由都可以,复习本课内容。 7.PPT出示大气污染图,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星际移民太不容易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环境,绿色出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观看微课,发现微课中有哪些运用了空气的现象,结合学过的知识,尝试用科学用语解释本质特征,迁移应用。利用板画把每一个剧本的关键点贴出来,每一个关键点,解决一个教学目标,6个关键点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依次完成大气层,生物呼吸,燃烧,具有能量,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等本课目标和前七课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梳理。三、单元小结 (预设10分钟) 先集体梳理班级纪录表,把本课内容完善到纪录表上,完成单元班级纪录表。用不同颜色的资料进行梳理,明确每一课的任务。 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半结构的图表进行总结。 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从概括、归纳、整理的角度,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 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四、拓展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总结。 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复习,如创作诗歌,打油诗,改编热门歌曲等。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空气的作用不包括( )。 A.帮助燃烧 B.促进植物生长 C.能发电 D.产生热量 2.对于教室里的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 B.没有 C.下雨天有,晴天没有 D.有是有,有时没有 3.下列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性质的选项是( )。 A.人工降雨 B.冷藏食物 C.制作碳酸饮料 D.灭火剂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需要戴上口罩出门,这是因为( )。 A.口罩能保暖 B.空气有流动性 C.空气易压缩 D.病毒太厉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B.人离不开空气,植物也离不开空气 C.空气就是氧气 D.空气无色、无味、透明 二、判断题 6.动物生活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植物能生存下去。( ) 7.我们地球时刻被大气层包围着。( ) 8.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 9.生活中,无论是呼吸,还是发电,都离不开水。( ) 10.空气污染会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但不会影响植物生长。( )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7.√8.√9.×10.× 在线练习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空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空气。主要通过开展调查、交流、学习活动,让学生能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有助于学生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课有以下活动: 1.通过视频多维度的了解空气 2.总结梳理本单元知识点 二、教学反思 1.为了让学生更多维度认识空气,我借用了《火星救援》视频,学生看的特别起劲,在交流视频中与空气相关的知识点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点赞! 2.在对比空气、水和石头时,有时间的话可以用注射器分别装上水、空气和石头亲身体验。但我认为前面已经有过这样的实验就没有再次体验,直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完成表格。当谈到水能否被压缩时,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学生认为水虽然很难被压缩,但还是有一小点变化,不能划“X”,可以用“ ”表示,比较认同他们的观点,要求在后面标注“很难被压缩”。 3.气泡图梳理空气的特征,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气泡图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三、材料反馈 提供的注射器、小石头可以用来完成本节课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