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感受空气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感受空气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 1.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空气》 课题 1.感受空气 课时 1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感受空气,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发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通过传递游戏,知道空气与石头、水的异同。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空气的特征,能初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探究实践 在探究活动中,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语言进行汇报,同时学会结合气泡图组织和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 在探究空气特征的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并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得资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在感受空气和传递物体的活动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不断发展、丰富和修正对空气的认识,以气泡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优化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学生: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来感受空气。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 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 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 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聚焦本课主题,再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的教学 预设5分钟
二、探索 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 (一)游戏一: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 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 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 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 (二)游戏二: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 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 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 4.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 (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 (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游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空气的特征,在传递游戏中深入认识空气和水、石头的差异。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认识物质三态(预设5分钟) 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在传递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了空气、水、石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环节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举例初步认识物体的三种类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拓展 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 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 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 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气泡图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结合气泡图提出新的疑问,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和整理气泡图。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为了避免空气从容器中泄漏出来,我们应该选择装空气的容器是( )。 A.碗 B.塑料杯 C.自封口塑料袋 D.玻璃杯 2.用一个盘子端着一杯水、一杯沙、一杯空气,快速依次传递给小组内3名同学,最容易快速安全传递的是_________。 A.空气 B.水 C.沙子 D.都不容易传递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B.空气是液体 C.空气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可以随意污染 D. 空气是有味道的 4.下列选项中,没有空气的是( )。 A.水中 B.土壤中 C.月球上 D.地球上 5.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关于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 B.鱼儿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有空气 C.燃烧不需要空气 D.空气存在在我们的周围 二、判断题 6.水和空气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7.有一瓶密封的空气瓶,抽去半瓶空气后,瓶内剩下了半瓶空气。( ) 8.空气是有味道的。( ) 9.教室里和田野的空气是透明无色的气体。( ) 10.空中有空气,地下和水中没有空气。( )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C 6.× 7.× 8.× 9.√ 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找空气发现空气的各种特点,通过传递石头、空气、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空气、固体、液体的相同点,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1.传递空气、石头、水 2.感受空气 二、课堂反思 1.空气在一年级就已经有过了解,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老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学生的前概念,通过气泡图展示出来,后面再更深入的去了解空气。 2.教材是先传递游戏,再找空气。在教学时,我发现让学生先去找空气,感受空气的不同特点,后玩传递游戏,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清晰。 3.在感受空气的活动中教材用了塑料袋、口哨和气球,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去找空气,感受空气的特点,我把口哨换成了注射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去找到空气,发现空气的特点。在活动前要提出任务:我用_________找到空气,发现空气有_____________特点,后面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气泡图。 4.找空气环节学生很喜欢,所以在找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大声吵闹。活动前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轻声实验,慢慢地养成静心实验的习惯。 5.因为前面已经了解了空气的各种特点,传递游戏比较轻松。教材准备了塑料杯、碗和塑封袋,结合材料特点,我给准备了塑料袋、塑料杯和的过滤网。巡视中发现多数小组都选择过滤网装石头、塑料袋装空气、塑料杯装水,这与我预想的一样;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用塑料袋传递水、塑料杯传递空气,因为塑料杯可以用手封口,这样空气就跑不出去,这种方式也不错。不过在分享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传递,也能更进一步了解空气、水、石头的特点。 6.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对空气、水、石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比较容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