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培优讲义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停止不等于声音消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代表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二)声源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声音的保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记录声音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声源的振动记录下来,如早期的机械唱片。(2)把声源的振动转换成光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叫做声道,记录的就是声音信息。(3)把声源的振动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脑硬盘里面存储歌曲。1.探究声音的传播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了声波,从而将音叉(声源)的振动传播到远方。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3.回声(1)回声: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声速为340 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 m)。当障碍物距离人耳太近时,回声和原声混在- -起,使原声加强,会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屋里的说话声比在旷野里的听起来更响亮。(3)回声的利用:改善音质和回声测距。(4)回声的防止: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就是为了减弱回声的影响。【典型例题】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鸟鸣声最快 D.一样快【答案】D【解析】风声、雨声、鸟鸣声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都属于可听声,三种声音传播的环境温度和介质种类都是一样的,因此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题型一:声音产生的原因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A.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有震感B.把被敲的音叉立即放入水中,水花四溅C.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D.正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答案】C【解析】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符合题意.答案: C题型二: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在撞响大钟时,有同学注意到,若停止撞击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B.人耳的听觉暂留C.钟声传播遇到障碍物产生回声D.钟还在振动【答案】D【解析】虽然停止撞击钟,但是钟仍然在振动,会继续产生声音。回声能持续的时间很短,不是主要原因。答案: D题型三:回声测距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在距离山360m处鸣笛,并在2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求:(1)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m/s?(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答案】(1)解: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声+s车=2×360m计算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40m根据 可知答: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2)解: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360m﹣40m=32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320m。【解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2)根据回声现象,计算总路程;根据路程和已知长度,计算距离。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水面下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A.音量越大、响度越大,一般情况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在水下他们可以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因而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B符合题意;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C不符合题意;D.真空不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答案】C【解析】【解答】A.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闻”指听声息,是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B正确,不符合题意;C.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错误,符合题意;D.在教室里,由于教师离墙较近,当教师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教师发声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小于0.1s,所以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回声和原声叠加在一起,使听到的声音更响亮,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D.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次声波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小【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A符合题意;B.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C.频率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C不符合题意;D.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次声波和超声波的速度相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B.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B【解析】A.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A不符合题意;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B符合题意;C.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分辨的,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很多。C不符合题意;D.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鼓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就越大,即声音的响度越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B.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D.人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不相同【答案】A【解析】A.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A符合题意;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扬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声音的响度小,而频率决定的是音调的高低,C不符合题意;D.在同种介质中,同种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D.声音的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如果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在这个范围内,人就听不到,A不符合题意;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B符合题意;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C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小王在为了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现象:放在玻璃罩中的音乐芯片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 ;(2)假设与推理: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3)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答案】(1)逐渐变小(2)不能(3)介质【解析】【解答】(1)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2)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3)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8.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1)实验中小华应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2)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毫秒。(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__________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m/s(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看枪烟(2)0(3)B(4)333.3【解析】【解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时间差也会减少。(3)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所以解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培优讲义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新课知识解析)(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一)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是由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停止 声音消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代表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二)声源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1)声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 。3.声音的保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记录声音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声源的振动记录下来,如早期的机械唱片。(2)把声源的振动转换成光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叫做声道,记录的就是声音信息。(3)把声源的振动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如在电脑硬盘里面存储歌曲。(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音的传播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了声波,从而将音叉(声源)的振动传播到远方。(知识点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3.回声(1)回声: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声速为340 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 m)。当障碍物距离人耳太近时,回声和原声混在- -起,使原声加强,会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屋里的说话声比在旷野里的听起来更响亮。(3)回声的利用: 和回声测距。(4)回声的防止: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就是为了 回声的影响。【典型例题】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提到风声、雨声、鸟鸣声,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鸟鸣声最快 D.一样快(02题型专场)题型一:声音产生的原因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A.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有震感B.把被敲的音叉立即放入水中,水花四溅C.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D.正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题型二: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在撞响大钟时,有同学注意到,若停止撞击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B.人耳的听觉暂留C.钟声传播遇到障碍物产生回声D.钟还在振动题型三:回声测距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在距离山360m处鸣笛,并在2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求:(1)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m/s?(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03课堂小结)(04巩固提升)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水面下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有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的含义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响亮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D.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次声波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小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m2的小房间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B.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5.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B.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D.人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不相同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D.声音的速度是340m/s7.小王在为了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现象:放在玻璃罩中的音乐芯片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 ;(2)假设与推理: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3)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8.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1)实验中小华应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2)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毫秒。(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__________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m/s(保留一位小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docx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