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力》单元 7.设计制作小车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运动与力》 课题 7.设计制作小车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年级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性。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对设计制作活动一般方法的学习,经过设计环节的自主探究,需要了解的设计制作原理含: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思维 用发散和聚合思维的方式参与技术设计项目,能够了解和领悟技术工程的一般方法。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任务要求和材料条件进行设计,绘制设计图;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态度责任 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认识到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按照要求和材料条件进行设计,绘制设计图。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绘制、修改下车的设计图。教学 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相关PPT(含设计制作流程)、一些做好的小车图片或模型。学生: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设计制作小车(一)。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各种车的图片课、课件、制作小车的材料等 1.课件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这些车分别有什么用途?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有四个车轮、车身、需要动力等方面考虑) 2.揭示课题,提出任务:我们也要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要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 3.明确要求:我们来看看设计的小车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要求并认识老师所提供的材料) 4.我们一起来看看工程师是怎样设计小车的。(课件出示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本节课我们将完成明确问题、制定方案两个流程。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反思,为设计制作小车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明确教学内容,并出示制作小车任务要求,做到学生心中目标,心中有基础。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制作活动的一般流程,让学生心中有数,引导学生参与一个完整高效的设计制作小车活动。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材料准备:小车每组1辆、记录表、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一)观察小车模型(预设5分钟) 1.要想设计一辆小车,我们首先要了解小车的结构,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辆小车,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车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设计意图】设计制作小车既是制作活动,同时也是实物建模的过程。观察现有小车可以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生会以此为基础,迁移和同化自己的设计小车思路,夯实已有基础,为后续设计积淀基本经验。 (二)确定小车设计方案(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橡皮筋动力小车、记录单 1.在设计小车时,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 2.提问:怎样安装橡皮筋和气球? 3.提问: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如何延长动力作用与小车的时间? 4.提问:用橡皮筋做动力时如何解决小车打滑的问题? 5.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完成活动手册中的材料选择,合理分工,并在材料箱中选出所需的材料。 6.提问:怎样安装车轮让车轮可以转动?(引导学生发现轮轴可以用吸管做轴套与车身连接,让轮子可以自由转动。轮子必须能自由转动的同时,所有轮子必须能平衡着地) 7.合理的分工是设计小车的重要前提,你们是怎样分工的?(小组交流分工情况,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是工程的核心环节,而对于制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是必要的,而且考虑得越周到,越有利于设计的顺利进行。本单元已经体验过气球、橡皮筋小车,自己制作时心中就有一定底气,但是具体到自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梳理剖析。用班级研讨的方式,集思广益,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设计得更快更好地完成。(三)绘制小车设计图(预设20分钟) 1.确定了设计方案,在制作小车前工程师们还必须要绘制小车的设计图,请大家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小车的设计图画在活动手册上,要求画三幅图:正面看图、侧面看图和上面看图。画好了可以进行修改,让你的设计的小车更合理、更科学、更美观。 2.学生分组绘制小车设计图。 3.展示、交流设计方案。提问:这组的设计方案,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的?你对他们组的设计方案有什么建议? 4.小组修改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设计图的绘制是学生思维设计的反映,画设计图有一定的技巧,也需要一定的绘画基本功,这需要合适地引导。通过组员、小组的设计方案之间思维碰撞,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正和细化,实验图纸才能有效生成。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小车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一个跨学科项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参与式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有不少思考和想法。老师可以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未雨绸缪。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小车车架的特点和作用是( )。 A.美观、载人 B.支撑、固定 C.轻便、动力 D.沉重、摩擦 2.小车车身的特点和作用是( )。 A.美观、载人 B.支撑、固定 C.轻便、动力 D.沉重、摩擦 3.下面能使气球动力小赛车行驶更远的设计是( )。 A.减小气球体积 B.增加轮胎的粗糙程度 C.减小车身重量 D.加重车身重量 4.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使小车运动得越远。 A.缠绕圈数越多 B.缠绕圈数越少 C.换较重的车 D.增加轮胎的粗糙程度 5.在设计小车的过程中,有些摩擦是有害的,应尽量减到最小。下列不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车轴与车身之间的摩擦 B.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C.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1.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车身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2.车轮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跑的距离越长。 3.橡皮筋小车一定比气球小车行驶的距离长。 4.太阳能小车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 5.改用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以有效的提高小车速度。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B 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 前面几课研究了运动的小车与其受到的动力、摩擦力的关系,学习了如何根据需要而减小或增大摩擦力,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接下来的第7、第8课将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总结,又是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需要。 第7、8两课适合整体开展项目化学习。因此我将两节课整合教学。主要包括以下4个活动: 1.明确问题 2.设计方案 3.实施项目 4.评估改进 9 9 00:07 00: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