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1.我们关心天气》(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1.我们关心天气》(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天气》单元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天气》 课题 1.我们关心天气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认识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认识到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思维 通过对各种天气观察进行交流和分析,能正确对天气现象做出分类。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天气信息,记录天气日历。 态度责任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感受天气的多样性,体会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养成关心天气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观察,认识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观察,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优化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学生: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来探究天气。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预设:天气) 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 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 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 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 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 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 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 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 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 提问: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非常炎热的天气也有可能是阴天,非常寒冷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 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温暖,阴天和寒冷分类在一起吗?那应该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该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起,将温暖和寒冷分在一起。) 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对比三种天空。 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风天气的分成一类。 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 提问: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讨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害。
四、拓展 记录“天气日历”(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 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有一类专门研究天气的科学家叫做气象学家。 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 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回答) 2.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天气呢? 出示图片:大雨天。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 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 提问: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实验记录表中尝试自己画一画。 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 提问: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6.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 。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常见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 A. B. C. D. 2.下面诗句,不是写江南梅雨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舶棹风》) 3.出现雾霾天气的日子里,我们应该( )。 A.去登山 B.减少户外活动 C.在操场跑步 D.增加户外运动 4.下列现象,哪一个不属于天气现象( )。 A.蒸发 B.阴晴 C.雨雪 D.冷暖 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 )包围着。 A.水 B.大气圈 C.草 D. 雾霾 二、判断题 6.台风,地震,洪水,这也是天气。( ) 7.“常年干旱”形容的是天气。( ) 8.在老师指导下我测得今年1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2℃。我推测12月份的气温可能会更低一些,我会稍微多穿一点衣服。雾天也可能会增多,外出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 9.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还可以降低生病几率。( ) 10.晴天要避免强烈阳光长时间的照射。( ) 参考答案: 1.C2.C3.B4.A5.B 6.×7.×8.√9.√10.√ 在线练习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器材1:天气符号卡片12张(每张21种符号) 改进建议:将文字说明印刷在背面,正面只有天气符号,更方便进行下面我介绍的“天气符号识别游戏”。 使用建议:《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的教学主要以语言交流为主,提供的天气符号卡片为课堂增加了动手体验活动,挺好。具体使用方法是将符号卡片装在密封袋里,每个小组一份,先让他们自行观察,寻找各种天气符号的规律,然后再举行识别游戏,一个同学拿着卡片,用手挡住文字,让其他同学猜测是什么天气。学生玩的非常开心,同时也加深了对天气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器材2:天气日历表 使用建议:教材上提示在这一课就进行天气日历的制作,但根据我之前的任教经验,这个时候布置制作天气日历是不恰当的。学生对天气日历中需记录的内容还没有学习,怎么可能制作出符合要求、有研讨价值的天气日历呢?欲速则不达,水到渠自成,我决定把这个任务放在学习第6课观察云后进行(此时学生学习了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和云量)。尽管到那时时间有些紧张,无法完成一个月可以少记录几天。不过我有个小心机,今天这节课还是拿出来展示了下,让学生讨论由谁记录,记录哪些内容,留下悬念。 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天气符号 和组员交流发现的天气符号规律 小组玩“识别游戏”,看符号猜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