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天气》单元 6.观察云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天气》 课题 6.观察云 课时 1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天气和气候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对云的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及种类,知道根据形状可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初步知道根据云量判断天气的方法——可根据云量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科学思维 根据对云特征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图文资料,判断云的三种形态;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认识天气特征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 探究实践 能基于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对照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形成及时记录、收集证据的科学学习习惯。 态度责任 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对天气现象与规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与记录,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并能坚持对云进行长周期的观察、记录。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优化 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学生: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学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一起来做个“热气球”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聚焦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预设: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 【设计意图】了解云的成因,帮助学生建立起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二、探索 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课前观察云的记录纸] 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建议:如果学生作品过多不便分类,教师也可事先对作品进行挑选。) 2. 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6.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天空,让学生试着判断它的云量。 7. 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建议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8. 室外观测云量,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设计意图】因为云无法收集,所以我们要从室内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云并做记录。学生只需感知云有不同形状,在观察基础上做好图文记录,再借助学过的有关云的形态和相关知识,加深对云形态的认识。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1. 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今天观察到的云进行分类。 2. 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3. 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本节课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而且能够很好地回顾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云的分类。四、拓展 看云识天气(预设2分钟) 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了谚语(介绍气象语)。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天空中的云是由什么聚集而成的( )。 A.水蒸气 B.空气 C.小水滴或小冰晶 D.水蒸气和空气 2.笑笑观察到天空中飘着大团、堆积的云,由此判断这种云是( )。 A.积云 B.层云 C.多云 D.卷云 3.根据云量,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是( )。 A.台风天 B.晴天 C.阴天 D.雷云天 4.我们所了解的三种基本形态的云中,处于最高空的卷云是指( )。 A.纤细、羽毛状的云 B.像大团棉花堆积的云 C.成层灰色的云 D.不能判断 5.下面有关晴天云量的三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天空没有一丝丝云 B.天空只有少量的云,阳光明媚 C.天空云较多 D.以上都正确 二、判断题 6.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 7.羽毛状的云就是积云。( ) 8.当天空被云覆盖二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天气为多云。( ) 9.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是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 10.积云可能会发展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B 6.√7.×8.√9.√10.√ 在线练习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 6.观察云 云的分类 云量 积云 层云 卷云 晴天 多云 阴天八、课堂反思器材:云图卡片 实践反思:不用不知道,用了都说好。提供的云图卡片一套分10种,每张小卡片正面是云的图片和名称,背面是该类型云的特点介绍。这份卡片作为学生在室外观察时的拓展资料,是课堂学习上的有效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一套,提前用小塑料袋分装好,室外观察云的时候拿出来对照,小组讨论推测云的类别,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商讨,返回教室后由教师组织交流观察发现。 有意义的科学备课,比较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准备实验器材。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提前把云图卡片取下,用小塑料袋分装好,以备教学时使用。 课堂上,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了云的组成、类别和云量,然后带领学生来到室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实践,观察今天的云量、推测云的类别。 有的小组特别认真,将10张云图卡片摆放在草地上,仔细与天空中的云进行对比观察。 这是另外一班的室外观察,大家按小组围成为一圈,认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讨论云的类别,分析云量。 学生拿着一张张云图卡片,仔细辨别天空中云的类别,老师不要去做过多指导(其实作为老师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只需聆听学生的观点就可以了。至于到底是什么云,我们不是专业的气象研究人员,无法准确辨别也是正常的。 回到教室,组织学生简单交流,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这是16日下午拍摄西方天空的云。 这是16日下午拍摄北方天空的云。 这是16日下午拍摄南方天空的云。 这是17日下午拍摄北方天空的云。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刚过几分钟,云朵的位置和形状就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室内学习所无法体验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