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贾谊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贾谊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人物素材——贾谊
高考作文专题
学习目标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其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生平经历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人物成就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西汉初期,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贾谊在政治、经济、国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人物成就
贾谊散文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贾谊的政论文,主要是一些陈政事的疏奏,为数不多,但成就巨大。
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摹仿屈原《离骚》体的骚体赋,一种是汉代新创的散体大赋。贾谊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
人物成就
经典名句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
前事不忘,后事可师。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从贾谊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关键词?
1.文人风骨
2.敢为人先
3.悲剧人生
4.家国情怀
5.以民为本
6.少年意气
7.锋芒毕露
8.郁郁而终
9.悲观主义
10.自我认知
11.才华横溢
12.怀才不遇
作文素材
文人风骨
万籁惧寂,剔亮的露珠顺着野草滴落在洛阳干涸的沙石上。寒雾飘渺,一个凛然的身影随风飘摇,那是赴任的贾生。在他身后,一轮血红的旭日挣出水面,傲立于汉朝昏黄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风萧萧。长沙王府里你正为战祸初平、百废待兴,却又诸侯割据、危机四伏的现实而愁眉不展。借着这秦时的遗风残月,你满腔热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汇聚成那惊世旷古的《过秦论》。
秋波浮动莫名湖畔,业绩初显。你却独倚寒窗,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浸没于怀王之死的深深自责中,无尽的泪水融入滔滔历史长河,洗净千古多少赤胆忠心。
作文素材
敢为人先
贾谊所进行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他心系苍生、不畏权贵、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敬仰。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思想和精神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宝贵财富。
贾谊18岁时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闻名于洛阳郡中。20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但是后来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2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作文素材
悲剧人生
苏轼在评价贾谊一生后叹息道:呜呼!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里第一次向文人提出了:志、才、量、识的统一观,实在发人深省!
一个人仅有远大的抱负,却无豁达大度的胸怀;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审时度势的见识,那么必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到头来抱负、理想也付诸东流。贾谊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作文素材
家国情怀
贾谊认为: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此句意谓为了国家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文帝时,外有匈奴侵扰,内有诸侯王争权夺利,贾谊主张行仁政,轻赋税;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抗击匈奴。强调政治教化,确立“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爱国思想。
作文素材
以民为本
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
作文素材
少年意气
贾谊年少有才,深受郡守吴公的赏识。在他的辅佐下,吴公的政绩天下第一。汉文帝召吴公入朝担任廷尉,吴公便把贾谊一同带去,文帝任命他做博士。
在众多博士当中,贾谊才华尤其突出,每次诏令刚下,老先生们还没想好怎么开口,贾谊已经有了答案。于是,一年之内,他便被任命做太中大夫。
作文素材
锋芒毕露
年轻的贾谊锋芒过剩。治政不仅要考愿目标,作要顾及人情。年少有为的他论述和制定了一系列叹早刀案,改服色、定官名、兴礼乐、使诸侯离开朝廷各归其国等等。
这一系列改革成为了仇视者攻击他的理由,人们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事”,立足未稳的贾谊由此被天子疏远,后来被改任为长沙王太傅。
作文素材
郁郁而终
再次入京后,文帝任命贾谊做梁怀王太傅。太傅就是老师,而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如果一切顺利,贾谊就是未来皇帝的引路人。
可惜,后来梁怀王骑马出去,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贾谊自此常常哭泣,无心饭食。一年多后便郁郁而终。
作文素材
悲观主义
毛主席曾写过两句诗“梁王随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认为贾谊本不必为一次意外哀伤至此。但贾谊哀伤的,岂只是梁怀王这个人呢 政治理想始终无法实现的悲哀和深深的孤独,或许才是他郁郁而终的真正原因。
悲愤的贾谊没能给那个时代多一点体谅,多一点等待。文帝之后的景帝也很优秀,和父亲一同创造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汉初需要休养生息,贾谊却一心一意,迫切地想要为国为民做点什么。贾谊可能需要更多的隐忍,但隐忍了也许他就无法成为贾谊。
作文素材
自我认知
贾谊在《鹏鸟赋》中感慨:“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意思是,人生像漂流的浮木,死去好像休憩长眠;人生平静如同深潭中的死水,漂泊如同没有羁绊的小船。
他想要以此知晓天命,忘记忧愁,但没能成功。他毕竟是贾谊。他心念着朝廷,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人生真的只剩下深渊之静,漂泊如同不系之舟。
作文素材
才华横溢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奠定了汉代骚体贼的基础。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
刘腮《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作文素材
怀才不遇
贾谊没有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33岁就不幸殒命,无论怎么看,对他个人而言都是一个悲剧。贾谊有才,固然可喜可贺,但他看到一只猫头鹰落在自己的座椅上便以为自己大限已到,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又恃才傲物、顾盼自雄,这样不足以承担大事。
从这个意义上讲,贾谊怀才不遇主要是他自己的原因。西汉刘向说贾谊的能力不逊色于古代的名臣伊尹、管仲,但伊尹、管仲的周围也定是庸人居多,所以,有学者指出,能够和平庸的人合作,并且引领他们一起完成历史使命的人,才是真正的旷世英才。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