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 2.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植物》 课题 2.观察一棵植物 课时 1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1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构成。 5.2地球上存在动 物、 植 物、 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并能识别其他植物的根、茎、叶结构。 科学思维 通过对植物结构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各个结构的特征, 尝试使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探究实践 在观察植物外部形态过程中,能利用多种感官,并用画简图的 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了解并识别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简单描述植物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用简图准确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教学准备 教师:一盆菊花、课件。学生:每小组一盆菊花、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边的植物。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一、认识一株常见植物 材料准备:课件,菊花盆栽 1.教师展示菊花图片,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的情况。 提问:我对这种植物不太了解,这是什么植物?你通过什么判断出它是菊花?关于菊花你了解什么? 2.整理菊花的相关知识,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信息,老师今天也把这种植物请来了教室,让我们一起观察。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展示菊花,呈现今天课堂重点,谈话了解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为后续观察活动奠定基础。二、探索:观察一株菊花(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一盆菊花 1.整体观察植物 观察讲台上盆栽中的菊花,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况。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渗透观察方法,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等。 2.观察菊花的茎和叶 为了更仔细地观察菊花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同学们可以走近这棵植物进行观 察。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盆菊花放在中间,让学生了解观察方法以及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提问:走近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进行观察? 3.学生近距离观察菊花的根、茎和叶。 4.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交流中强调听和说的习惯,尝试给出规范的语言 指引) 5.记录观察结果 如果把菊花的样子画下来,以后见到时就可以拿出来对照观察。该怎么画呢? 一起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教师指导活动手册上科学记录部分的正确使用:填写好日期后,对照真实的植物,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强调记录时要真实、客观。边观察边记录,尽量将各个部位画得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观察一棵植物的顺序与方法;通过有效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全面细致的观察,为顺利开展科学绘画,奠定良好基础,有效突破难点。三、研讨:交流观察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记录单 1.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图画,结合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茎和叶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更多的特征和发现。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科学词汇交流分享的能力,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对同学的发言给出客观评价。四、拓展:观察一棵大树(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提问:如果你要去观察一棵大树,该怎么做呢? 引导:先整体再局部。树有多大、有多高(可以和小朋友比一比),茎有多粗(双手环抱),叶是什么样的(和菊花的叶子比一比),大树上可能还有小动物。 【设计意图】由一棵小植物的观察延伸到一棵树,进一步巩固本课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还有记录方法。五、练一练 2.《观察一棵植物》 一、选择题 1.一棵植物可能没有的器官是 ( ) A.根 B.叶 C.花 D.茎 2.下列植物不可以吃的是( ) A.西红柿B.绿萝 C.西瓜D.小白菜 3.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植物的( ) A.茎 B.根 C.叶 D.果实 4.下列花朵中的牵牛花是 ( ) A.B. C.D. 5.不可以吃的是 ( ) A.大葱 B.西红柿 C .马蹄莲 D.土豆 答案:1.C 2.B 3.B 4.C 5.C 判断题 我们食用蔬菜时,吃的都是蔬菜的叶。( ) 我们可以通过尝味道来观察和认识植物。( ) 向日葵没有果实。( ) 种子和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 ) 植物开了花就一定能结出果实。( ) 答案: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教材解读 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本课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再用多感官对植物的“根”、“茎”、“叶”进行局部观察,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植物是活的”的观念。 仔细阅读了2022版新课标,本单元的教学都指向了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和核心概念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本课的教学主要指向了核心概念5的1~2年级学段的第3点: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教学反思 一、器材准备 在我们学校,要找到大量盆栽菊花,还是有点难度,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图书馆那些长得非常茂盛的土培绿萝。 如果直接将盆栽绿萝用于实验,有两点不足,一是无法明显观察到“茎”、“根”,二是科学绘画时太难。综合考虑下,我将一盆绿萝慢慢拆分,一棵一棵水培起来,半盆就分出了很多棵。为了便于后续绘画,在这些水培绿萝中,我选择了叶片数较少的用于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 出示绿萝后,问学生“这是什么植物”,实际上还是有部分学生是不认识绿萝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绿萝,学生的回答基本集中在办公场所,说明学生几乎没有在野外见过绿萝。 2.探索1:它是什么样的 本环节将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绿萝。将绿萝放讲台全班共同观察,其实后面学生是难以观察到茎和根的,因此我选择了将一棵绿萝拍照放于PPT,全班共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指认出根、茎、叶。“根”和“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较难的是“茎”,学生描述时多用“杆”、“棒”等,因此“茎”这一科学词汇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使用的。 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一棵绿萝。2022版课标在1~2年级学段的科学思维目标中提到: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课标在态度责任目标中提到: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本课观察的具体事物是一棵绿萝,同时,在本课中,学生是第一次用科学绘画来描述和记录事物,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指导。在此,我听取了教师用书的建议,现场对着一棵真实绿萝,按活动手册的步骤提示,示范如何画出根茎叶,提醒学生也一边观察一边画,尽量做到画得真实,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画图前,还可以提醒学生科学绘画应包含标题、绘画人、时间,因活动手册上已有标题、封面已有姓名,所以只需填上日期。这样,学生在课外记录时就知道科学绘画需要包含哪些信息了。 巡视时发现仍有部分孩子偏离事实,例如下图中学生的记录,叶片数量、形状是不符合事实的,教师在巡视时需要提醒并指导。 3.探索2:观察它的根茎叶 本环节将带领学生从整体观察转到局部观察,指向植物“有生命”的观察。本环节教师需要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本课主要观察方法是眼看、手摸、鼻闻,还需提醒不可口尝。学生边观察边修改自己的记录,鼓励学生关注根茎叶的细节,画得更像一点,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探索3:画画这棵植物 本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已经穿插在第2个和第3个环节中了。 5.研讨:说说你观察的植物 学生一边展示记录一边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绿萝,部分学生在描述时难以说出“茎”这一科学词汇,教师可提供帮助。 学生继续观察菊花和豆瓣绿的图片,去指认出根茎叶,在比较中归纳出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等结构,学生还能说到都是有生命的。 6.拓展:观察一棵树 因课堂时间有限,本活动我安排成了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观察绿萝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一棵大树。 器材使用 本课器材如下,菊花图展示了根系,点赞! 建议:第一课的材料中提供了4个水培罐,建议可以增加至12个,第1、2、5课都可以用,还可以用于分组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