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 4.这是谁的叶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植物》 课题 4.这是谁的叶 课时 1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1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构成。 5.2地球上存在动 物、 植 物、 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特征的规律。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 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 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增进喜爱植物的感情。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叶是多种多样的,而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标签,辅助学生观察。学生:1.每组准备铅笔、橡皮、板夹、五种植物的叶 (根据学校植物准备) 。 2.观察记录单或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五种校园中常见的树叶图片 1.课件出示校园中一种植物的图片,如银杏叶、紫荆的叶、桂花叶、香樟树叶和红叶石楠的叶,也可换成校园中其他熟悉的常见叶,如梧桐叶,大叶黄杨的叶。 2.上一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这些叶都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预设:叶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叶缘等不一样) 3.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叶吗?揭示课题:这是谁的叶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观察和寻找植物叶的兴趣,呈现五种具有明显特征的叶,便于学生后续观察,聚焦叶的特征。二、猜测:说一说这是谁的叶(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 1.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 2.你是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来认识它的呢? 3.学生依次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 (预设: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教师适当引导,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 4.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猜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叶的特征上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每片叶有其独有的特征,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唯一的,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植物。三、探索:到校园里去找一找(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铅笔、橡皮 活动一:画叶 1.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今天就要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 2.小组讨论选择 2 种不同的叶。 3.学生边观察比较边画出叶的样子,教师巡视,指导画叶的方法。 4.提问:小朋友们想要快速准确地找到这些叶对应的植物,我们在画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叶片的形状、边缘、叶脉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叶活动,不断加深对叶的特征认识,感受每片叶的不同点。 活动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提问:我们要到校园中寻找叶对应的植物,怎样才能准确找到呢? (预设:根据每片叶的特征,按照叶的样子寻找。) 2.小结:要反复观察比较,先找到主要特征,再比较其他特征。 3.提问:到教室外进行科学观察寻找活动时,你们觉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注意安全不乱跑、不采摘树叶、不随意踩踏草地、不随意抓小动物,不去有危险的地方,要做好记录等)。 4.教师小结:① 分组活动,小组内一起观察;②在划定区域活动③爱惜植物,不摘叶子;④不随意触碰动物;⑤及时进行记录。 5.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叶的特征反复观察、对比。 【设计意图】在寻找前,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达成共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任务明确有助于保证后续的活动有条不紊。四、研讨: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了植物 (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和对应植物照片、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 1.观察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并交流。 2.提问:你们给自己选择的叶找到对应的植物了吗?你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的? 学生依次汇报交流。 (预设:我找到了这个叶是紫荆树的,因为它的形状像爱心。) 3.提问:这些植物你们是在哪里找到的? (预设:紫荆树在食堂旁、桂花树操场旁、红叶石楠花坛边……) 4.追问;学校别的地方还有植物吗?有没有别的植物? (预设:别的地方也有植物,还有很多别的植物) 5.教师小结:校园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叶的特征寻找到它是谁的叶。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研讨活动后,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来寻找植物的过程,再次加深学生对叶特征的理解掌握,也是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交流研讨的习惯。五、练一练 4.这是谁的叶 一、选择题 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颜色相同,就是同一种叶子 B.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 C.为了观察植物的叶子,我们可以摘下来进行比对 D.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2.这棵树的叶子是( ) 。 A扇形 B.针形 C.椭圆形 D.心形 请找出不是同一类的树叶。( ) B.C.D. 在观察植物时,一般会用到( )。 A.剪刀 B.放大镜 C.铅笔 同一棵树上的叶 ( ) A.一模一样 B.不完全一样 C.完全不同 D.不确定 答案:1.B 2.B 3.D 4.B 5.B 判断题 银杏叶的形状像手掌。( ) 到了秋天,所有的树叶都会变黄。( ) 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 银杏树到冬天会落叶,这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 水草生活在水中,所以没有阳光也可以生活。( ) 答案: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教材解读 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本课将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仔细观察、对比,最终根据叶的特征确定叶的来源。本课活动既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加深对叶的特征的认识,还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叶,感受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一、核心概念 仔细阅读了新课标,根据自己的粗浅理解,我重组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左:教师用书教学目标;右:重组目标 最近阅读了一些有关“大概念”的文章,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梳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思维导图 由于概念的大小是相对的,对于本课来说,“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是更大一级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概念“稳定与变化”。 二、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目标“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在器材准备上也是有考量的。为了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常见植物,本课所选定的植物是与上一课《观察叶》不同的,并且其叶片特征明显、差异较大。 学生要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是需要教师帮扶的,因此教师自己需要先知道植物的名称,在此我借助了“形色识花”小程序,制作了植物名牌并提前挂好。 这4种植物是本地常见园林植物 最后是场地的选择,我选择了校门口的绿化区域,一是远离教学区,避免吵闹声影响其他班教学;二是此地植物种类多,学生站在水泥地即可观察到所选植物。 每个组准备了4种植物叶片。 三、教学过程 1.聚焦:猜叶游戏 “猜什么”,我其实是思考了很久的。根据教师用书的描述,原意应是猜叶子对应的植物的名称。但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猜得出植物名称吗? 我统计了下,我所使用的4种叶片,95%的学生都是见过的,但问及名称,是答不出的。 因此,我改为了在投影下展示叶片并编号,请学生到讲台说叶片的特征,其他同学猜是几号叶。这样切实地做到了即激发了兴趣,又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叶的特征上来了。 叶的特征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就可以融入在游戏规则的讲解中了。 在游戏中,学生就已经开始在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了。这一环节的实施,也对探索和研讨环节产生了正向影响。 2.探索:画一画叶的特征 画叶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目标叶片的观察,进而充分了解目标叶片的特征。 左图说明该生关注到了花叶青木边缘的锯齿状和上面的金色斑点,但不知如何表示锯齿状 3.探索:到校园中寻找 活动注意事项,全班需要达成一致。学生基本能说到“不能奔跑”、“不能踩草坪”等,学生未说到的就需要教师引导。这里的“铃响”是指我带的手持铃铛,哨子也是可以的。 每个组材料袋我是放了4种叶的,刚开始我只提示了小组一起活动,没有具体示范,于是实验时每人拿着一片叶各找各的,这样就只认识了自己找的那种植物,也缺乏小组讨论,违背我的初衷。因此后续我示范并强调了小组一起一片一片地找,找一片拿一片出来。 小组活动时,我偶然听到了如下交谈: 小组讨论实录 他们在讨论与比较中,最后确定了是旁边的栀子叶,旁听的我露出了欣慰的笑,欣慰于他们观察的细致,也说明猜叶环节对特征的引导是成功的。 4.研讨 中心问题是“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PPT的示范是需要学生说出是谁的叶,因此提问之前,我先放了植物照片,请学生说出植物名称。 刚开始,能说出名称的学生很少,我挺惊讶的,因为我在活动前提示过植物旁边有名牌,找到后去读一读。 后来我想了想,这确实有难度,并且学生的兴趣点主要在于找到植物,而不在识记名称上。因此后续教学时,我特别强调了找到植物和名牌后读一读记一记,回到教室后老师会考考大家,这样任务前置后,能说出名称的学生就变多了。 研讨加深了学生对叶的特征的理解,借此可引出更大一级概念“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器材使用 本课器材如下: 经实践,用密封袋保存叶片可维持1-2周,建议提供中号密封袋至少12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