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 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植物》 课题 5.植物是“活”的吗 课时 1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1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构成。 5.2地球上存在动 物、 植 物、 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1~2年级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是有生命的。能够应用这些发现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 科学思维 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 探究实践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能在教师指导 下,收集“植物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其变化”的证据,说明植物是“活”的。 态度责任 初步建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对研究植物感兴趣,学会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证明植物是“活”的。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塑料花;3.植物。学生:1.每组提供铅笔、橡皮、放大镜;2.观察记录单;3.植物;4.关于植物的照片、图画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的生命。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课件展示动物园的图片 提问: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看到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2.动物园的动物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安安静静地待着。 提问:从动物的行为中,我们知道动物是“活”的吗? 3.讲述:动物会运动,会吃东西,会长大,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动物是活的。 提问:那么我们可以哪些方面知道植物究竟是不是“活”的呢?揭示课题:植物是“活”的吗(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园参观的展示,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增加参与感和趣味性。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比较,能够找出动物是“活”的证据,这时提出疑问——植物是“活”的吗?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其探索行为。二、探索:植物是“活”的证据(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植物、塑料花、放大镜、铅笔、橡皮、观察记录单、课件 1.观察一盆塑料花和一盆真正的开花植物 提问:找一找哪一盆是真正的植物? 现场活动:教师引导孩子通过闻、摸、看等方式,让孩子现场区分两盆植物的真假。 【设计意图】将比较的真实材料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选择开花植物则是跟塑料花进行有效对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展示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 提问:你是怎么种养自己的植物的呢?说一说你为植物做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对自己的种植经历进行大致讲述。 提问:今天大家带来了自己的植物,能用我们学过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把植物的特点记录下来吗? 学生活动:对自己种养的植物进行特点记录 3.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 提问:你种了什么植物,你的植物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情况。 提问:在刚刚比较真假植物和真正种植植物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植物会发芽,会长大,我们需要给植物浇水,还需要把它放在阳光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种养植物的观察和描述,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了生命的神奇过程。讲述自己的种植观察记录,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并顺利找到植物是“活”的证据。 4.校园树木一年的变化情况 提问:我们种植的时间大概有半个月时间了,小朋友们的植物已经有了新变化了,那么在我们的校园里,一年四季中,植物又有哪些新变化呢? 活动:观察一年中植物的变化情况并分小组说一说。 5.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观察,你认为植物是“活”的吗?你能找出更多植物是“活”的证据吗? 活动:完成班级记录单: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是活动,找出来并圈一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详细、分层次的观察实验,能够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再通过记录单的出示,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且圈一圈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种植的植物、多媒体课件、活动记录单 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讨论植物的变化。 组内展示记录单。 交流:说一说你的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寻找证据:想一想哪些特征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 全班交流。 小组同学上台和大家分享:你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变化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 其他同学眼睛看向他,并且仔细听,如果有不一样的变化,可以举手提问或补充。 有些同学的植物养得特别好,请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照顾植物的。 提示:请学生回顾一个月的种植情况,小组内讨论,把能证明“植物是‘活’的证据再说一说。 教师出示春、夏、秋、冬的植物图片,提问: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到了什么? 追问:这是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变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是‘活’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素养。四、拓展:塑料是活的吗? (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科学任务卡、胡萝卜种植视频] 提问:塑料花是“活”的吗?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证据,让我们根据证据卡片,打开学生活动手册把认植物是“活”的理由圈出来或者写上去。 拓展:学生认领科学任务卡,根据卡征完成拓展任务。 【设计意图】用塑料花的非生命特征,来从反面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用胡萝卜盆栽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五、练一练 5.植物是“活”的吗 一、选择题 1.塑料花不是“活”的,因为 ( ) A.塑料花不会生长 B.塑料花有味道 C.塑料花不会动 D.塑料花不需要阳光 2.大多数植物都是由 ( )开始新生命的 A.根 B.茎 C.种子 D.叶 3.植物种到土里最先长出的是( ) A. B. C. D. 4.凤仙花主要是靠( )繁殖 A.茎 B.种子 C.根 D.叶子 下面哪些特点不属于植物 ( ) A.会开花结果 B.会运动 C.会制造氧气 D.需要阳光 答案:1.A 2.C 3.A 4.B 5.B 判断题 植物虽然是“活”的,但它们不会生病。( ) 植物是“活”的,它们能生长,需要阳光。( ) 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 植物不会运动,所以植物不是活的。( ) 植物不会吃东西,所以植物没有生命。( ) 答案:1.× 2.√ 3.√ 4.× 5.×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本课安排了以下3个活动:1.观察自己种养的植物;2.展示第一课的观察记录;3.辨别塑料花是否是植物。而收集证据来证明植物是“活”的是本课的重点。 材料:种子发芽图、四季的树 自备材料:学生自己种植的植物 活动一、观察自己种养的植物 教学中,当植物是活的吗?这一问题提出时,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大家能说出植物是活的。但去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找证据证明植物确实是活的时候,场面有点难控。 建议:1.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种植的植物带到学校;2.一年级孩子带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教室非常兴奋,课堂纪律难以把控;建议在学生进入科学教室前强调纪律,安静之后再进入教室,一定强调课堂要求。3.在找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时,活动手册给出的是“有果实”,学生也说到有果实;但我有一个班的学生提出了“会结果”,这里有矛盾点,到底是会结果能证明呢?还是有果实?有孩子说出家里有盆栽,上面就有果实,但它是假的,不是活的,所以有果实不能证明是活的。说的也有道理,我是给予了肯定。但提醒孩子:前提条件是:这盆栽要是植物才行! 活动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在第一课我布置了作业:回家种养植物,同时要观察、记录植物。课堂中分享时发现:有的孩子确实是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去观察记录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去观察记录。活动中尽量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植物和活动手册第一课的作业和大家分享。 建议: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如何说话,强调科学绘画的要求:真实。 活动三、辨别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通过前面观察活动,学生找到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然后在利用材料提供的种子发芽图、四季的树找更多的资料证明植物是活的。给学生介绍观察方法,找到一年四季樱花的变化。因为学生已有的前概念,都能找到其他资料。同时在前面基础上,判断塑料花是不是活的。 03:15 最后,通过做胡萝卜盆栽引导学生回家做一盆盆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