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植物》单元 1.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比较和测量》 课题 1.在观察中比较 课时 1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 薄厚、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有长度、高度方面的不同。认识到由于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的长度、高度等特征。 探究实践 用做标记的方法记录物体长、宽、高等特征;并能基于自己的记录用排序的方法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对常见物体的特征研究兴趣;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的态度;通过合作建立起善于表达、倾听的习惯。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选择科学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观察、记录、描述。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对物体进行公平公正地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恐龙模型、恐龙轮廓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宽窄不同)、记号笔、活动纸、硬卡纸、科学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比恐龙的高矮、长短、宽窄。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侏罗纪公园视频片段 1.生活问题引入 出示图片:两辆车,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书:大、小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小不同? 2.观看侏罗纪公园视频后提问:视频中的恐龙什么不同? 3.观看课件中恐龙图片,你是怎么知道哪只大,哪只小的? 让学生充分表达所见所闻,比较恐龙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入手 。 4.小结:如何判断恐龙的大小,我们只有通过观察后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各个方面的,如:长、短;高、矮;胖、瘦。 板书:比一比 【设计意图】用大小不同的同种汽车进行比较,一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汽车大小不一样是因为长短不一样造成的,进而引入对恐龙这种动物进行比较。因为恐龙的对比当中会出现高矮胖瘦不一致,学生对标准不同的引入就会一个初步概念。同时在描述上届会变得更丰富,思考维度也是多维的,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的。二、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恐龙模型、记号笔、带刻度纸带、硬卡纸、作业本 1.小组领取观察任务,自主设计比较方法。 (1)出示四只恐龙模型比大小:要求排序。 提问:每个小组给你们这样4只恐龙模型,你认识它们吗?如果不认识排队时怎么称呼方便?你们打算按照什么标准给恐龙模型排队? 小组先讨论,然后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方法。 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大小可以细化为比高矮、比长短、比宽窄(如果学生的描述是口语化的“胖瘦”,教师可以引导为宽窄)。 (2)课件展示带编号的卡片恐龙轮廓图,并指导学生使用记号笔完成相应编号工作。 (3)出示带刻度的纸带。 提问:这个纸带有什么用?为了公平比较,可以怎么做呢? 2.出示并强调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2)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3)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作业本上。 3.进行小组活动 分组活动:先观察恐龙实物模型,然后利用卡片恐龙轮廓图模型开展比较大小的探究活动,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记录结果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将粘有恐龙轮廓图纸带张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 独立思考:有几种结果?比较结果相同吗?怎么比才更准确?大家会认可你们小组的比较结果吗? 【设计意图】因为有的恐龙可是能学生不认识的,所以这里要解决的是用编号的方式对恐龙进行排队。而实物模型恐龙,因为描述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用投影方式对恐龙进行投影画出轮廓。学生用轮廓在刻度纸带上进行比较,标准就统一了,难度上就降低了,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表达交流。三、交流研讨(预设10分钟) 1.小组汇报 (1)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如何描述结果? 2.师生发现 使用不同的比较方法,采用的标准不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交流研讨是学生的思维输出、概念建构的重要过程。在研讨和板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手势辅助等形式表达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并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认识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四、练一练 1.在观察中比较 一、选择题 1.下面箭头最长的是( )。 2.下列选项中,( )最高 D. 花瓣从多到少的排序是 ( ) (2)(3)(4) (1)(2)(3)(4) (1)(4)(3)(2) (1)(3)(1)(1) (4)(3)(2)(1) 按照身高从矮到高编号,在框里分别填写1,2,3,4。顺序正确的是() A.3、1、2、4 B.3、1、4、2 C.2、4、3、1 D.1、4、3、2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答案:1.C 2.A 3.B 4.A 5.B 判断题 1.比较的标准有很多。( ) 2.在做比较时要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 3.不管使用什么标准,比较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 4.比较就是比较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 ) 5.按照一定的比较标准可以给事物作出分类( ) 答案: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大 比一比 小七、课堂反思 、本课是第二单元第1课,要求学生观察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具体表现在比较高矮、胖瘦、长短、轻重方面,同时根据比较的方法给恐龙模型排队,体现“公平比较”。 活动材料: 材料: 带有标号的4种恐龙模型、纸架 不得不给提供的材料点个赞,特别方便学生在观察中比较。 自备材料:学生自带的尺子、活动手册等 00:43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用《侏罗纪公园》短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定格最后的图片追问: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当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会能说到从高矮、长短、胖瘦区别恐龙的大小,为后面探索部分打下基础。 注意:这部分是语言描述,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二、探索 1.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这部分用提供的恐龙模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先观察4只恐龙模型谁大谁小,再动手比较。1号和2号恐龙学生用眼睛看,很容易发现1号恐龙长,2号稍短,3号和4号不容易区分。有了前概念,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动手比较谁长谁短,再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恐龙排队。有了前面的“帮”,在比较高矮时,我采用了“扶”,同样先观察,谁高谁矮,再动手比较。第一个班活动前我强调了活动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没有强调小组分工合作,导致活动中有的小组只顾玩恐龙模型,有的小组还问我:老师,我们的恐龙不够分!在后面的班级,活动前都要强调小组内分工合作,比赛哪个小组能用更多的方法给恐龙模型排队,同时要记录结果。 2.比较纸架的高矮、长短 有了前面的“帮”和“扶”,给纸架比较时,我完全采用了“放”,学生自己去观察,动手比较。很快就得出结论:高矮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 注意:1.比较恐龙的大小不仅仅就是比谁大谁小,还要比较谁比谁大,给它们排队。 2.强调活动材料是小组内一起活动,不是一人一个恐龙模型玩。 3.科学活动学生很喜欢,强调学生轻声交流,培养学生静心实验的好习惯。 三、研讨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分享小组内给恐龙的排序的结果以及这样排序的理由。 注意:一年级孩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分享时,强调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有不同的发现再补充。 01:21 四、拓展 播放小朋友比较自己玩具的视频,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明白比较需要公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