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3《书的历史》(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3《书的历史》(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 《材料》单元 3. 书的历史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材料》 课题 书的历史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实际做不同类型的书,进一步了解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探究实践 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态度责任 通过做书,感受到用材料做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在做书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课前对书的历史做好了解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书的历史。
一、初步了解书的历史(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课件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学生朗读。 提问:《咏鹅》大家非常熟悉,这首古诗是一千多年前写的,它是怎么流传的现在的? (预设:通过书籍保存流传到现在) 2.观察自己身边的书,讨论并出示课题:书的历史(板书)。 提问:书大家都很熟悉,古时候的书也是这样的吗?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呢? 3.微课:了解书的演变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呢?将研究主题聚焦到材料上。
二、用不同的材料做书(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 1.出示微课:了解书的演变史。 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哪些材料用来做书呢? (预设:龟壳、竹简、泥板、丝绸等) 2.体验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1)讲述: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了解到,古人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书,接下去我们模仿古人来体验在不同的材料上书写的感受。 (2)出示三种材料:陶泥板、竹片、纸及三种书写工具:木棒、毛笔、铅笔,提问:要用这三种书写工具在这三种材料上书写,你会怎么选择? (3)反馈交流,出示活动要求:在不同的材料上写自己的姓名,体验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体验用三种不同的工具在三种材料上书写,记录活动感受。 (5)交流反馈 (预设:在泥土板上写的字很容易模糊、在竹片上写字要等墨汁干等) 3.做一本简易的书。 (1)将这三种材料装订成册。 提问:同学们让我们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那么这三种材料该怎样装订成册呢? (预设:泥板可以在上面打洞;竹片可以用绳子串起来;纸可以用订书机) (2)学生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并记录活动感受。 要求: ①泥板书的制作:两块橡皮泥板刻好字后,将橡皮泥板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②竹片书的制作:用绳子系在竹简上,每一片竹简系一个扣,上端和下端分别绑上绳子做两端的固定。 ③纸书的制作:将纸摆放整齐,用订书器装订,一般装订两到三个钉,注意装订的时候要对齐。 (3)交流活动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陶泥、竹片、纸等不同材料上书写、装订成书的过程,感受、模仿从古至今人类在书籍制作过程中的方法和变化。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
三、三种材料的优缺点(预设8分钟) 1.全班反馈三种材料的优缺点。 提问:刚才我们用这三种材料进行了书写,并且进行了装订,这三种材料有什么优缺 点? 学生根据体验和活动记录,交流反馈三种材料的优缺点。(包括:制作难易程度、保存情况、携带情况、使用情况、获取材料难易程度,预设让孩子们发现不同的书都会有其优缺点。) 2.研讨:哪种材料最适合做书? (1)提问:每种材料各有优缺点,你们认为哪种材料最适合用来做书? (预设:从便于书写、阅读、携带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纸质书最为合适。) (2)出示造纸术资料。 3.做书材料变化的启示。 提问:这节课我们经历了书的发展,从做书的材料的变化,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预设:做书的材料不断改进、书越来越轻便、书写更便捷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三种材料的优缺点。体会到制作材料及其技术的不断改进,认识到要全面地考虑材料的优缺点,才能使设计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书的发展(预设3分钟) 1.出示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图片 (1)提问: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书进行阅读,你觉得未来的书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2)保护视力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畅想,在谈论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材料是会不断变化的,材料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4 种形态上的书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大致为( ) A.泥板书、帛书、纸书、简册 B.书、纸书、简册、泥板书 C.泥板书、纸书、简册、帛书 D.泥板书、简册、帛书、纸书 2、泥板、竹片都是( )材料。 A.人工 B.自然 C.都不是 D.不确定 3、纸属于 ( ) A.人工材料 B.自然材料 C.都不是 D.不确定 4、下面各种书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 ) A、甲骨文 B、竹简 C、纸质书籍 D、碑文 5、东汉时期( ) 改进了造纸术,是现代纸的渊源。 A、蔡伦 B、张衡 C、郑和 D、鲁班 二、判断题 1、橡皮泥书的书写体验最好。 2、做书的材料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科技在不断进步。 3、竹简比现在的纸质书更容易携带。 4、纸做的书怕水。 5、纸做的书,书写很方便。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1.× 2.√ 3. × 4. √ 5. √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重演书的历史,引领学生体验一种物品制作材料的革新过程。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这节课,他们将通过模拟书的材料随时代演变、革新的过程。 本课主要安排了一个做书活动: 1. 体验和书写不同材料的书 2. 尝试给不同的书写材料装订成书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用相应的笔在泥板、木片(或竹片)、纸等材料上面书写,再分别制作成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 “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这个问题有所思考。活动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含却非常丰富。学生在不同材料上书写时会体悟到不同时期人们的书写感受和对材料优化的需求,这种体验与需求正是材料不断得到优化的驱动力。 二、教学反思 (一)活动前导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书的发展历史其实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可以先让孩子们联系已知的课外知识,自己说一说。接着,我通过一个视频,让孩子们整体认识到书的变迁史。   通过观看“书的历史”视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书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如“不好写”、“携带不方便”、“不易保存”等) (二)体验和书写不同材料的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利用了器材中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材料中提供的三种做书材料和对应的笔 通过体验学生有很多发现,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生发现陶泥的书有很多缺点,比如书写很慢,写上的字容易消失,如果陶泥变干了一碰就碎了……但是相比竹简,它可以修改,只要把泥土重新推翻就可以。竹简写起来很顺滑,但是相比于白纸它携带不方便,会很重……  (三)尝试给不同的书写材料装订成书 从“纸”到“书”,需要给不同的书写材料进行装订,我发现学生对于白纸和竹片的装订比较熟悉,但是对于陶泥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重叠的,有人认为只重叠一侧,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对于竹简,学生对其装订方法比较熟悉,电视里、课外书上都见过。竹简装订有点复杂,试了两个班都很难装订成功,所以我通过一个视频进行回顾。 最后,教师演示订书机装订白纸的过程,只需要2秒完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这三种材料的装订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活动梳理 通过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体验与认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在连线时,学生对“材料易得”不是很理解,需要稍作解释。 在本节课的结尾,我提出了“想一想,未来的书可能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畅想。学生从材料、使用情况、便捷程度等方面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值得鼓励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