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4《 神奇的纸》(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4《 神奇的纸》(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 《材料》单元 4. 神奇的纸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材料》 课题 神奇的纸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2年级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剪刀分类。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对纸的不同操作观察,知道纸的不同特征,并初步了解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 通过对纸的不同观察,发展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 态度责任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套、防腐木(有条件)
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神奇的纸。
一、提问导入(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普通白纸 1.出示白纸。 提问:这是一张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提问: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呢? (预设:做成书本、包东西、画画、写字、做扇子) 3.引发对纸的畅想 提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预设:这个环节要允许学生发挥想象,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 4.揭示课题:神奇的纸(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纸的变化(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瓦楞纸板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学生记录单 1.出示纸箱裁切片(瓦楞纸片) (1)提问:这张纸片就是纸通过一些“改造”得来的,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更厚、中间有波浪形的结构等) (2)聚焦纸板中间的瓦楞状结构。 小结:这样的形状被称为瓦楞状,这种形状的纸就叫瓦楞状纸。 2.探究纸的变化。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以将一张普通白纸改造成瓦楞纸结构吗?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功能。 (2)学习折纸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②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瓦楞纸的折叠。 (注:这个环节需要两张纸,其中一张折叠,另一张保持原状做对比观察) (3)对比观察纸的新特点 提问: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纸的厚度、宽度发生了变化、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并通过该环节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在后面几个阶段也需要对比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瓦楞纸,让学生关注纸的变化和特点。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三、对比观察纸的变化(预设20分钟) 1.瓦楞纸的特点 提问:瓦楞状纸具有哪些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通过三个实验来发现它们的新功能。 实验一:按一按 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实验二:放一放 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平放在桌面上,字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白纸放置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放在纸的正中间,直到纸塌陷为止。测试完白纸后,再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预设:两张纸的承受能力差距较大,白纸要选择较轻的物体,瓦楞状纸要选择相对重的物体) 实验三:摸一摸 领取一杯热水,分别用白纸和瓦楞状纸贴着杯子,来感受冷热的程度差异,对比两者间的区别。 (强调:注意使用热水时的安全,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实验小结,反馈交流发现。 (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实验,你对纸折叠变成瓦楞状纸的变化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其他学生继续补充自己组的发现) (2)瓦楞状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引导:我们再来看看这张瓦楞纸片,其实它是从纸箱中减下来的,那么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纸箱会变轻,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②观察纸杯和杯套 提问:那生活中杯套和杯垫,用利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功能呢? (预设:减弱热传递,防止手烫伤)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纸的更多变化(预设5分钟) 1.纸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呢? 2.拓展:油纸的研究 (1)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一层油做成的油纸,然后,分别在白纸和油纸上滴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小结:生活中,像纸这样加工、改造以后,产生新的功能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找一找身边的例子,亲自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六、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纸杯隔热能力最差 ( ) A.普通纸杯 B.带瓦楞状纸杯套的纸杯 C.瓦楞状纸纸杯 D.所有纸杯 2.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质。 A.容易导电 B.容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使用方便 3.下列服装中,透气性最差的是 ( ) A.羽绒服 B.毛衣 C.夹克服 D.丝绸 4.下面那种物品的吸水性最差( ) A.铜线 B.棉线 C.尼龙线 D.毛线 5.浮着的物体在水中被提起一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 A.重力 B.重力加拉力 C.重力减拉力 D.拉力 二、判断题 1.做成的瓦楞状的纸摸起来很光滑。 2.做成的瓦楞状的纸不能够吸水。 3.轻轻按一按后,纸不能够弹回。 4.在纸上油滴和水滴是一样的。 5.纸折叠后,形状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1.× 2. × 3. × 4. × 5. √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发展,纸的品种和功能日趋多样。在本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课主要有2个活动: 1.将白纸折成瓦楞状,观察比较它和白纸的不同。 2.比较白纸和油纸的不同。 二、教学反思 聚焦:教师先出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说的时候可能会提到纸的用处,比如在上面写字或者画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纸的特点使纸有了相应的功能。接着,提问教师再提问:“我们能让纸有更多的本领吗?”聚焦到本课学习的主题。   活动一:将白纸折成瓦楞状,观察比较它的特点。 1.先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对这张普通的白纸进行加工改造?学生会提出各种方法,如折、卷、揉或者把几张纸黏贴在一起加厚变得更坚固等。   2.接着明确本节课采用将纸折叠成瓦楞状的方式来改造这张纸。折叠看似简单但是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有困难的,教师先进行示范指导,强调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每个条痕在1-2厘米左右。在学生折叠完成后,对白纸和瓦楞纸的侧面进行对比观察,将它们的形状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第一个表格上。   通过观察和画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折叠改变了纸的形状。 3.对比观察普通白纸和瓦楞状纸的不同。通过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3个步骤来感受它们在弹性,抗弯曲性和导热性上的区别。通过体验感受到和原来的白纸相比,瓦楞状纸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本领。 4.观察与研讨:为什么纸板箱、一些杯子和被套要用瓦楞状纸?因为瓦楞纸和普通白纸相比,厚度增加了,从而比较坚固,不易变形,同时具有隔热防烫功能。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点决定材料功能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活动二(拓展):比较白纸和油纸的不同特点。 教师课前制作好油纸,沥干备用。这里要强调小组合作,先选两名同学把纸倾斜相同高度,然后让其他孩子用滴管在两张不同的纸的相同位置同时滴下一滴水,观察比较水的速度和在纸上留下的痕迹,体验油纸具有水流过表面比白纸速度快、表面没有留下痕迹,不吸水反而防水的特点。   三、学具使用感想 1.小油包的设置非常实用,节约又方便。要是下次配一个小刷子那就好用到飞起。 2.这种瓦楞形的纸杯和杯套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明白瓦楞纸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白纸和瓦楞状纸尽管学生和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但是学具箱提供也可以使我们更轻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