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常见地貌类型一、知识讲解喀斯特地貌一、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二、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三、喀斯特地貌的影响(1)有利影响:有丰富的地下水和旅游等资源。(2)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建设工程和采矿时,易漏水或地基沉陷;水易漏入地下深处,地面易干早、不利于农业生产。河流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图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初期(A) 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形态地貌类型 地区分布 形成原因甲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出山口处 地势突然趋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乙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堆积体,随着其面积的不断扩大,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在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的情况下连接在一起丙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沉积风沙地貌一、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上图A属于风蚀地貌,B属于风积地貌。二、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1.风蚀地貌:是指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2.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如图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例如下图新月形沙丘)三、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1. 基础条件:干旱2. 物质条件:地表松散颗粒(沙质堆积物)3. 大风且日数集中海岸地貌一、分布海岸附近二、分类从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两大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1)侵蚀地貌: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2)堆积地貌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典型地貌:沙滩。二、同步训练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1-2题。1.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恐龙探海景观(下左图)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形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3-5题。3.左图中示意“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一侧可能演变为右图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海浪沉积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海浪沉积C.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D.海浪侵蚀和风力沉积“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的喀斯特洼坑中。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大窝凼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上图为FAST景观图,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C.砂岩 D.页岩7.“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喀斯特地貌,储水条件良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大窝凼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 D.④①③②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图。据图完成9-11题。9.该图景观在地貌学分类上属于( )A.河流地貌 B.海岸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10.该地貌反映该地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 B.干旱少雨 C.温和湿润 D.四季如春11.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及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13.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送别角(CapeFarewell)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4-15题。14.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15.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渴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读某地貌景观图,完成16-17题16.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17.该地貌多分布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8-20题。18.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19.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温暖湿润20.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A2.D3.A 4.D 5.A6.A7.B8.B9.C10.B11.B12.D13.C14 .D15.A16.C17.D18.D19.C20.C21.(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22.(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2)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3)赞同。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不赞同。长江南岸为石质河岸,抗侵蚀能力较强;护岸工程建设,稳固长江南岸;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该河段冲淤平衡,关洲岛位置相对稳定;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