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例1、如图所示,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用一只大号烧杯扣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香的烟中向上升,沿四周下降,形成对流B.不透明的物体(如烟),不一定总是上升的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D.此实验的现象与烧水时水的对流现象本质原因相同例2、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例3、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型客机主要在______层(填字母)飞行。(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______层(填字母)。其原因有______。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例4、某晴朗的冬日,飞往北京的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当日杭州可能受图中的______(填 “高气压”或“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遇到了厚重的积雨云,此时飞机位于大气中的______层, 该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3)根据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当日机场内空调出风口应______(填“朝上”或“朝下”),才利于发挥空调的最佳效果。1.下表是2022年舟山连续6个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其中4月的数据未标出。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4~10 3~9 8~16 ? 15~23 21~29根据表中信息推测,4月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A.﹣2~36 B.4~16 C.12~21 D.22~342.下列关于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③④ B.②⑤ C.①④ D.④⑤3.下列词语中,既不是描述天气,也不是描述气候的是( )A.晴转多云 B.冬暖夏凉 C.四季如春 D.大汗淋漓4.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杭州地区的天气特点是四季分明 B.北京地区的天气特点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C.海南岛的天气特点长夏无冬 D.烈日炎炎似火烧属于天气现象5.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凌晨,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在航天领域再次迈出了一大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装满水的回形玻璃管做对流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B.如果在D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7.读图所示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问题。(1)假如A、B两地表示海洋或陆地,那么___________是海洋。(2)假如A、B两地都是陆地,且两地都在种植哈密瓜,那么,_______地的哈密瓜品质会更好、更甜一点。1.我们常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来模拟大气对流层的局部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液体模拟大气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流动性 B.图中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为A→D→C→BC.若酒精灯在D处加热则不能产生对流运动 D.对流层位于大气的顶层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中进行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C.气温在24℃以下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百叶箱中的最低温度计是倾斜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3.气温变化受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4.东莞暑假酷热难当,如果父母打算带你去旅游避暑,最理想的避暑地点是下图中的( )A. B. C. D.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_______________ 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A.-100.8℃ B.-68.8℃ C.-132.8℃ D.-42.8℃(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__________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滨分别把两只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表。求两只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高 ℃,这是由于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AD.点燃线香,可观察到烟往上弥漫,这是由于线香燃烧使烧杯内下层空气受热上升,并使杯内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可见此现象与烧水的对流现象本质原因是相同的,故AD正确。B.不透明的物体(如烟),不一定总是上升的,故B正确。C.本实验只是一个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故C错误。故选C。例2、D解: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故A项正确。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B项正确。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故C项正确。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由外到内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项错误。故选:D。例3、(1)B (2) A ①③/③①【解析】(1)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B位于对流层层顶到高度50千米左右,且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图中A层位于近地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原因是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该层空气上冷下暖,②错误;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④错误。例4、高气压 对流 降低 朝下【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日是晴朗天气,而晴朗天气是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因此当日杭州可能受图中的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遇到了厚重的积雨云,积雨云通常会产生阵雨等天气,而对流层包含了各种天气现象,比如下雨、下雪等,因此此时飞机处于大气中的对流层,对流层有逆温现象,即该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由题意可知,当日是晴朗的冬日,冬天使用空调时,空调中吹出的是暖风,温度高,密度小,使叶片朝下,将热空气吹到低处会上升,更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升温效果更好,因此根据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当日机场内空调出风口应朝下,才利于发挥空调的最佳效果1.C解:4月为春季,气温回升,因此4月的气温比3月高比5月低,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①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描述错误;②不同地区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赤道地区的对流层厚度是最大的,自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减少,描述错误;③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描述错误;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描述正确;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描述正确。综上可知④⑤描述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3.D【解析】A.晴转多云,描述的是天气,故A不符合题意。BC.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都是长时间的天气情况,描述的气候,故BC不符合题意。D.大汗淋漓描述的是体温调节中汗液分泌,故D符合题意。故选D。4.D【解析】A、杭州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故A错误。B、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故B错误。C、海南岛的气候特点是长夏无冬,故C错误。D、烈日炎炎似火烧属于天气现象,故D正确。故选D。5.A【解析】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要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故选A。6.B【解析】A.如果在A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但是A点液体已经在上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A说法错误。B.如果在D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这样单位体积的液体会变少,密度变小,上升,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B说法正确。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导致液体向下运动,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顺时针流动,故C说法错误。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但是因为C点液体已经在下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D说法错误。故选B。7.B A【解析】(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相反。就海陆来说,海洋小于内陆。A为陆地,温差较大;B为海洋,温差较小。(2)A地日夜温差较大,晚上温度较低,可以减弱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白天温度高,可以加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A地的哈密瓜品质会更好、更甜一点。1.A【解析】由图知,从环形玻璃管的右下部加热,热水的密度小,热水会上升,左侧的冷水过来补充,所以水会沿逆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若在D处加热,则会顺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对流,它能发生在各种气体和液体中;由此可知,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2.D解:A、百叶箱中温度计读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正确;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正确;C、夏季正午温度较高,知了叫的最厉害,当温度在24℃以下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正确;D、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最低温度计是水平放置的,错误。故选:D。3.A【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CD选项昼夜温差小。阴天,云层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云层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晴天,云层少,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云层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B选项昼夜温差小,A选项昼夜温差大。故选A。4.C【解析】东莞市暑假酷热难当,以上四个地点中,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是图中C地,这里在夏季时平均气温低于20摄氏度,其他三个地区高于20摄氏度,不适合避暑,故选C。5.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 A 电离 B 升高 B层有臭氧层,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升温【解析】(1)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3)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即A层。(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高层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5)在对流层,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对流层顶的气温=32℃-(6℃×16.8)=-68.8℃ ,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6)图中B层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该层有臭氧层,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升温。6.解:(1)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为(21.2℃+21.4℃+21.6℃+21.8℃+22.0℃+22.3℃)÷6≈21.7℃,箱外温度为(21.3℃+21.7℃+21.6℃+22.0℃+22.4℃+22.8℃)÷6≈21.96℃。(2)百叶箱外直接被太阳照射,百叶箱内没有太阳照射,百叶箱外的温度比百叶箱内的温度高21.96℃﹣21.7℃=0.26℃。故答案为:(1)21.7℃;21.96℃;(2)0.26;百叶箱外有阳光照射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八)大气层、气温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