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知识回顾——文学、文化常识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六艺”两种《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后人用每篇首句的两个字做篇名。《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和议事体。孔子,名丘,字__,是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春秋时 _家、__家,是_ 家学派的创始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__讲学的风气,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 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仲尼思想教育儒私人三千七十二温故知新孔子及其思想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点字词读音论语 饥馑 曾皙 哂舞雩 铿尔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比及 毋 冉lúnj nxīsh 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ìwúr n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 坐(由)(点)(求)(赤)在尊长近旁陪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当时约51岁。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鲤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当时约39岁。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当时约31岁。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 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 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介词 因为年纪比你们大。乎,相当于“于” 比;尔,你们不要同“已”,是“止”的意思闲居,平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如果,假如或:有人知:了解以:用,做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闲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我年长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任用你们,那(你们)怎么做呢?”在尊长近旁配坐则:“辄”,常常,总是,做这段话,表现了怎样的孔子形象?孔子问志。写孔子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问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轻率急忙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车辆夹处攻打军队接续泛指饥荒等到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微笑子路急忙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加上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下来国内又闹饥荒;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就可以使(那里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准则。”孔子听了,笑了笑。治“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圆,纵横或者动词,治理。使……富足至于等待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以后,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些礼乐教化的事,就只有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端:穿礼服章甫:戴礼帽 名作动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只是愿意学习。诸侯祭祀和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胜任,能做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同“稀”,稀疏作:起身,站起来才能何妨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接着铿的一声将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孔子道:“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老师您为什么笑仲由呢?”为什么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求礼让,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因此笑他。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一个国家呢?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谁又能做大事呢?”以:用让:谦让因此语气词国家大:形作名 大的国家小:形作名 小的国家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小结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文化常识积累之年龄的别称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龆龀tiáo chèn:儿童换齿,指七八岁的儿童。垂髫、总角、总髫:指幼年儿童。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笄年:指女子十五岁。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知非、半百:指五十岁。花甲、耳顺: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mào 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曾皙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的太平盛世。曾皙(点)逍遥洒脱、从容淡定志:性格: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孔 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礼思考:四位弟子的话,可以调换顺序吗?不能调换。这番“侍坐”谈论仿佛就是层层递进的展示,呈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与愿景。子路:勇;方冉有:足民公西华:礼乐曾皙:礼乐治世¤孔子为何“哂”子路?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礼记 曲礼上》“长者不及,勿谗言”。这就是说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是非礼的。所以受到孔子的哂笑。这种形式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所提倡。¤为何“与”点?三 还是在讲﹁治国﹂二 逍遥生活一 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退隐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问志 —— 师长风范言志 —— 各展抱负评志 —— 借评传志(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一词多义如果至于或者1、如(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2、尔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的样子,相当于“然”。你(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3、乎比在和、跟在语气词 表反问“呢”(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5)以俟君子4、以介词 因为动词 认为动词 做、用介词 用连词 而(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1、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弹奏走在后面吹风,乘凉(二)词类活用(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正道,是非标准。小的事情,大的事情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鼓瑟希,铿尔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三)通假字①如会同,端章甫 会同②加之以师旅 师旅①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②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四) 古今异义(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则何以哉(4)何伤乎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句(1)浴乎沂,风乎舞雩。(2)为国以礼(4)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5)以吾一日长乎尔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3、省略句(2)毋吾以也。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