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1.能描述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了解汽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重点) 3.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重难点) 4.知道沸腾图象的物理含义.(重难点)
课堂练习
★重点练习 汽化和液化
1.演示实验:酒精的汽化和液化
如图所示,将排尽空气并滴了酒精的塑料袋袋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干瘪的塑料袋慢慢膨胀起来,说明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然后将膨胀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膨胀的塑料袋慢慢干瘪了,说明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知识总结
1.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液态气态
4.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对于发高烧的病人,医生经常用酒精来给病人擦拭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常温下容易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一过程中酒精需要吸收热量,从而达到给病人降温的效果.
3.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在壶嘴上方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看见的“白气”不是气体状态的水蒸气,而是液体状态的小水滴,它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形成的.
★重点练习 沸腾
1.沸腾:在特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学生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按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下表中.在图乙上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温度/℃

3.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
(1)器材的安装与作用:该实验器材的安装要自下而上;增加纸盖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纸盖上小孔的作用是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
(2)沸腾前后的现象:①水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烧杯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②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4)实验结论: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持续吸热.
知识总结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因此,若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 ℃,则原因可能是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其他原因:水中有杂质).
3.沸腾前后的现象
(1)沸腾前,液体不断吸热,温度上升;烧杯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数量少(如图甲所示),原因是水沸腾前,水的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收缩,并且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所以体积变小.
(2)沸腾时,液体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数量多(如图乙所示),原因是水沸腾时,对流充分,水的上、下温度一样,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成水蒸气加入气泡中,且气泡所受水压减小,使气泡的体积变大.
4.水沸腾后,移走酒精灯,液体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原因:此时石棉网的温度很高,可以继续给水加热),最终停止沸腾.
5.实验中让水尽快沸腾的方法:(1)提高水的初温;(2)给烧杯加盖;(3)减少水的质量(水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4)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实验: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停表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石棉网的高度?答: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图甲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3)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9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4 88 96 98 98 98

(4)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已经(选填“已经”或“尚未”)沸腾.

(5)请在图丁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实验需要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多组数据,这是为了A(填字母序号).
A.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B.减小实验误差
(7)实验时,为了减少加热时间,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C(填字母序号).
A.加大酒精灯火焰 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D.给烧杯加盖
(8)如图戊所示,在烧杯上加盖一个纸板,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纸板上开一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
(9)水沸腾时,烧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了如图己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己可知:①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说明当时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③两次实验得出的图线不同,原因可能是两次加热水的质量不同.

(11)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不能使用酒精(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 ℃,煤油的沸点为180 ℃,酒精的沸点为78 ℃)
(12)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庚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的温度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