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无答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无答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标题:必修四 第二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班级 姓名 小组
明确目标、针对重点
【学习目标】
了解物质的含义和特性,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明确意识的含义,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明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法指导】明确目标-研学目标-展示目标-练习目标-测试目标
研学目标、教师参与
【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材料一: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自然界为什么是物质的?
答: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知识归纳: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的客观实在。
注意: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能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 特性是 。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 的,具有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 的产物。
2.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 。
3. 意识的内容(本质):意识是对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 。
【合作探究、精选例题】
合作探究:
思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展示目标,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练习目标.教师引领
【达标检测】针对目标检测
1. 漫画《翻译》(作者:徐鹏飞)蕴含的哲理是( )
A.艺术作品中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B.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决定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
C.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D.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微“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一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会微以蓝色为主色调,体现冰雪的明亮纯洁,也寓意着梦想与未来。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土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这一设计表明( )
①意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②艺术作品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艺术作品内容因表达的是创作者情感而具有主观性
④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社会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受人们观念的影响 ②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是物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学后反思】
测试目标 教师评价
【限时练】跟踪限时练
1.《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 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的结果
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3.五行学说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源于古代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
结合课本P18页,思考古代哲学家为什么把金、木、水、火、土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这里所说的物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有何关系?
4.有人说:“人类社会则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是有意识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请从哲学知识的角度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