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位作用、革命道路、战胜敌人的法宝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
5、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科学精神: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弘扬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本课议题
新课讲授:
总议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探索
议题1:内忧外患谋出路,路在何方?
议题2:艰辛探索复兴路,为何屡遭失败?
议题3: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
第一幕: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一方面封建统治的愈加腐朽,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内忧:腐朽的官僚政治局面,加上清末频发天灾,日益加重的土地兼并,加剧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内有接踵而来的农民革命风暴,如滚滚震雷,冲击着封建清王朝的统治,使清政府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然而清王朝依然以养痈贻患为守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
外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大大加中国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评价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行为,说说近代中国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主观因素: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基于个人利益考虑。他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恢复帝制。达成自己称帝的目的,所以要签二十一条,他需要大量的金钱以及武器装备上的支持。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②客观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与日本国力悬殊。(袁世凯直截了当地问段祺瑞抵抗日本可以维持多久,段祺瑞答道:四十八小时。)尽管此时的中国与日本处于同一阵营(战胜国),但贫弱的中国根本没有与日本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是弱国外交的一个体现。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议学小结: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与近代的没落
(1)灿烂文明的历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民族近代的没落:
①重要原因: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对中国性质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至此,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复兴之路——路在何方?历史任务——怎样完成?
议题2:艰辛探索复兴路,为何屡遭失败?
议学情境三: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复兴之路
议学问题:为什么这些救国探索都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失败原因:(自身+中外势力)
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地主阶级没有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内有顽固派掣肘,外有列强压迫入侵。
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难以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4、近代中国人民的尝试和斗争:
(1)结果: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结论:在半殖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完两大历史任务,必须另辟新路。
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2)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
(3)中国的封建势力强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弱
第二幕: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议题3: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议不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说说视频中的真理指得是什么﹖联系所学历史知识,结合我国当时的现状分析为什么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视频中的真理指得是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甜在以科学赢得尊重。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描绘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伟大构想,以其坚实的科学性屹立于人类思想之林。
马克思主义指引、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浴火重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议学小结: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
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新民主义革命
(1)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革命道路: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革命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4)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①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②三者关系: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B.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
C.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内涵:
①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②步骤: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第一步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分两步走的原因:中国“双半”社会基本国情决定的。
两步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
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特点
①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②新的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权
③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④新的奋斗目标: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的革命前途
⑤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⑥新的革命立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知识拓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7)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对世界的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8)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
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②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重难点突破:
①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②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④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⑤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⑦符合国情:分两步走符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⑧革命的前途: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当前,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像某些国家一样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某班同学进行探究学习,形成一定的认识。其中能正确回答这一历史原因的是,在近代(  )
A.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未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发展缺乏革命力量
B.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C.封建统治者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完全阻断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D.各种政治力量进行异常激烈的较量,导致近代中国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答案】B
【详解】A:五四运动使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并不缺乏革命力量,A错误。
B: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B正确。
C:“完全阻断”说法绝对,C错误。
D:各种政治力量进行异常激烈的较量,近代中国发展缓慢,并不是停滞不前,D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包括走资本主义道路等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阻挠 B.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D
【详解】ABC:帝国主义的阻挠、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都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重要原因,但这些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不是根本原因,ABC不符合题意。
D: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根本原因,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两者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
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
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
④两者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①错误。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
③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两者当时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2023秋·河南洛阳·高三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①离不开无产阶级先锋队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②意味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得以确立
③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①③正确。
②: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确立,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结果,②错误。
④: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③符合题意。
①:《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不符合题意。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2023秋·高一课前预习)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复兴之路。下列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③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决定了当时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①②符合题意。
③:尽管当时存在着资产阶级,但还没有实现资产阶级统治,③说法错误,排除。
④: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2023秋·河南·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毛泽东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特点,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生动的具体的内容。下列对毛泽东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革命的第一步是指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第一阶段是进行第二阶段的必要准备,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必然趋势
④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阶级矛盾都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符合题意。
③: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进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符合题意。
①:革命的第二阶段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①错误。
④:两个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③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④从根本上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①表述不准确。
②③: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②③正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21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爆发了。该运动( )
①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③首次提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以失败告终
④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③不符合题意。
④: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10.(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五四运动( )
①使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④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①错误。
②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②③正确。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