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气压带和风带一、知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二、三圈环流的形成 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1)气压带①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 分布 形成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 副热带高压带 30°附近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C 副极地低压带 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D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②风带(北半球)风带 分布 风向H 东北信风带 赤道~30°之间 东北风I 盛行西风带 30°~60°之间 西南风J 极地东风带 60°~90°之间 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2)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2.分布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二、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三、季风环流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2.分布及成因①东亚季风:风向变化:冬季风:西北风 ;夏季风:东南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南亚季风:风向变化:冬季风:东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西南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二、同步训练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季节,江苏省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寒冷多雨 D.温和少雨2.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中纬西风带 B.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D.乙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读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a、b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4.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近地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6.该月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8.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9-10题。9.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是西南风B.②是暖性气流C.①是西北风D.②是冷性气流10.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3-14题。13.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abe B.bcd C.ade D.cde14.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 B. C. D.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各序号( )A.①③的形成为热力作用 B.受④及地形影响,中美洲东部有雨林分布C.③⑥影响下多阴雨天气 D.受⑤及沿岸寒流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16.推测气流②风向的变化过程( )A.西风——偏西风——西北风——北风 B.北风——偏北风——东北风——东风C.东风——偏东风——东南风——南风 D.南风——偏南风——西南风——西风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7-18题。17.图中高压中心(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18.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19-20题。19.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20.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二、综合题2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A气压带名称________,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3)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及非洲南部局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学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2)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时间规律,并分析原因。(4)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请你为尤尔根斯的观点提供论据支持。1.A 2.B3.A 4.B 5.C 6.A 7.D 8.B9.D 10.D11.D12.A13.C14.D15.B 16.D17.A 18.B19.D20.D21.(1)赤道低气压带 高温多雨 (2)甲 西北风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2.(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交替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地处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2)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湿,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3)昼伏夜出。该地区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白天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间地表凉快,利于白蚁外出觅食。(4)该地干旱缺水,雨期短,白蚁将“仙女圈”内草类啃食,其中央“荒漠化”能减少植物截留雨水及其蒸腾,使雨水更多下渗至更深、更冷的土层,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地下水量,保障深居地下的白蚁巢穴附近土层潮湿及其旱期时的水源;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促进了“仙女圈”附近草类的茂盛生长,从而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关键词:地下更冷、更湿;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