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峨日朵雪峰之侧重难点:一、文体知识朦胧诗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诗人舒婷、北岛、顾城、寒露、梁小斌、食指、江河、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朦胧诗的代表作品有《回答》、《致橡树》、《一切》等。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二、写作背景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用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三、作者介绍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绝笔作《一十一枝红玫瑰》。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练习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烧沸(fèi) 耕耘(gēn) 家谱(pǔ) 躯体(qū)B.灵魂(hún) 边缘(yuán) 殴伤(ōu) 脂膏(gāo)C.捣破(dǎo) 干涉(shè) 开辟(bì) 残风(cán)D.慰藉(jiè) 蜕变(duì) 狂飙(biāo) 创造(chu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烦躁 藩篱 诡密 慰籍B.红烛 嬉闹 渣滓 残风C.光茫 蜡炬 耕耘 脂肓D.捣破 监狱 寒喧 沸水3.形近字辨析1.慰jiè( ) 学jí( ) 莲ǒu( )2.fèi( )水 仿fú( ) fú( )沉3.脂gāo( ) máng( )人 膏huāng( )4.cán( )风 低jiàn( ) zhàn( )桥4.下列各句中句意表达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B.闻一多先生,是英勇的革命烈士,是激情的诗人,是优秀的学者。C.鲁迅先生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D.李磊和韩海二人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D.闻一多与徐志摩都属于新月派,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1.A项,“耕”应读“gēng”,C项,“辟”应读“pì”。D项,“蜕”应读“tuì”。2.答案:B解析:A项,密一秘;籍一藉。C项,茫一芒;盲一膏。D项,喧一暄。3.答案:1.慰;学籍;莲藕2.沸水;仿佛;拂尘3.脂膏;盲人;膏盲4.残风;低贱;栈桥解析:4.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闻一多先生,是优秀的学者,是激情的诗人,是英勇的革命烈士;C项,搭配不当,“品质”不能浮现。D项,表意不明,“他”指代不明。5.答案:C解析: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他的称为自由诗,像闻一多的《红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