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核心知识点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 生产力(1)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内容: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2. 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关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核心知识点二: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演进社会制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 发展进程生产资料 劳动关系 劳动产品分配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采集天然食物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①个体劳动盛行 ②私有制产生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城市出现 文字发明应用 体力、脑力劳动分工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 奴隶只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①国家出现,阶级矛盾出现 ②劳动者逐渐有一定的劳动自主性封建社会 铁质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手工业等 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 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但还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 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①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断出现 ②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 社会 ①生产力高度发展; ②商品经济繁荣; ③拥有资金者开始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购买正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劳动力; ④机器大生产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工业革命 ③经济危机相同点 除原始社会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都存在剥削与被剥削,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拓展延伸】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①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②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③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把世界上各个孤立的人群从相互隔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④创造了新的政治文明形式,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为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理想;⑤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2)局限性①资本主义以最大的欲望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解决,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大幅度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造成环境的恶化等。(3)反思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必然趋势。核心知识点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原因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发展。代表人物、作品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莫尔《乌托邦》、康纳内拉《太阳城》18世纪 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19世纪初 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局限性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标志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斗争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启示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3)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唯物史观 形成基础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剩余价值学说 形成基础 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内容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历史意义 ①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产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意义 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拓展延伸】区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类别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核心知识点四:社会主义的实践1. 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1)过程: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之间的关系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 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飞跃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曲折性发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拓展延伸】比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资料完全归资本家占有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互助合作的关系是否存在阶级剥削 资产阶级剥削广大劳动者 消除了阶级剥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核心知识点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 “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社会形态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③符合题意;引言未体现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核心知识点二: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演进2. 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A. 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C.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D. 资本主义私有制【答案】D【解析】与奴隶相比较,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他们不受雇于这个资本家,就得受雇于那个资本家,终归无法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命运。所以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本题答案选D。3.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时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④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属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①是阐述其性质,②是阐述其内容,均不符合题意;③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故答案选D。核心知识点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4.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二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下列对二者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社会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并为此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和实践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和正义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性的追求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③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不满,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设想④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觉悟了的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二者在对待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态度方面不同,在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上存在着区别,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②④符合题意;①说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③说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核心知识点四:社会主义的实践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C.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无关,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B项错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也无关,故D项错误。6.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人类浩瀚的思想宝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熠熠生辉、震撼全球。这一宣言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使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排除;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排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④正确。故本题选D。7. 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这说明( )A.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不可避免B. 要树立“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C. 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D.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答案】B【解析】“社会能否实现取决于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体现了要树立‘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斗争不可避免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确认识社会的历史演变(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3)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再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我们可以知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它的发展和实践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的生产关系( )A. 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 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C. 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D. 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2.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①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3.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经常暴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但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 )A. 农民起义没有优秀的领导者B. 农民起义军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C.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社会制度D. 农民没有什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落后4.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社会财富。其根本原因是( )A. 利用了自然力方面的巨大进步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 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 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B.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D. 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6. 在19世纪早期,人们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设想,希望建立一种“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因为这些设想非常不成熟,因此被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之所以成为空想是因为(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②从理性角度论证和阐释未来社会③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建立新社会④主张通过人民群众推翻现有社会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7.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辟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 )①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8.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9. 从生产关系的特点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样 B. 所有制基础不一样C.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D. 意识形态不同10.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8年4月23日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新时期加强《共产党宣言》的学习( )①能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②明确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③奠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理解阶级斗争的必要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非选择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材料二:《永远的马克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自由资本主义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倍。据说,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正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现在成了马克思的‘粉丝’”。(1)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2)你认为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吗?请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简谈理由。1. B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D项错误,氏族议事会和道德观念不决定生产关系。答案选B。2. D 【解析】据题干可知,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城市等的发展,从生产力角度看,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封建社会农民的处境比奴隶社会的奴隶处境有所改善,③不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观点错误。答案选D。3. C 【解析】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失败或者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是因为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社会制度,C项符合题意;农民起义有很多优秀的领导者,但领导者也是小农意识浓厚,A项不合题意;农民起义军往往都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不是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B项不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农民并不是都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答案选C。4. B 【解析】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C项、D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答案选B。5. B 【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存在的根源,所以改善工人待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地位,答案选B。6. A 【解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空想,关键在于他们把未来社会建立在一种理想状态之上,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①②入选;③④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故选A。7. 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①正确;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②正确;工人运动不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验证,排除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排除④。故选A。8. A 【解析】材料中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是在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典型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说是马克思的另一个发现,所以这里的两个“发现”只能是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非其它的选项。答案选A。9. B 【解析】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以,从生产关系的特点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一样,B项符合题意;A项、C项、D项都不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不合题意。答案选B。10. A 【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意义。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可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①正确;《共产党宣言》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正确;《共产党宣言》属于理论指导,排除③;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不是阶级斗争,排除④。故选A。11. (1)《资本论》的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实际上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共同生产的劳动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事实上被少数资本家占有,所以这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也是不可调和的,该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施泰因布吕克也许能从《资本论》中得到启示,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适应生产力发展,但这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从根本看,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因为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本题以《资本论》的观点和《人民日报》的文章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设问一要求分析材料中《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据材料观点可知“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说明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周期运动的必然结果,不是提高了消费能力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可以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展开分析。设问二要求分析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否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我们可以从此人所属的阶级来看,他不能找到彻底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原因要从生产关系方面分析,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