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板块运动与地貌典例剖析读下面“等高(深)线地形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 )A.a—大陆架 B.b—海岭 C.c—大陆坡 D.d——洋盆2.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美洲板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答案】1.A 2.D【解析】1.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处海拔在0~—200m,属于大陆架;b处是向c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属于大陆坡;c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较平坦的洋盆;依据图中等高线可判定,d处海拔比东西两侧高得多,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非洲板块包括非洲大陆及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部分。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0°经线从非洲大陆西部的大西洋上经过,因此所穿过的板块是非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点分析一、六大板块的分布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图。二、主要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考法训练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板块边界(下图),东西延绵12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每年大概缩减3%的冰川。据此完成3-5题。3.阿尔卑斯山脉是由(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4.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缩减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减少 B.人类活动 C.全球变暖 D.火山活动5.防止阿尔卑斯山冰川继续消融的措施,需要全球各地( )A.关闭所有高耗能工厂 B.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C.封山育林,禁止砍树 D.减少空调的使用丹霞地貌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构成峡谷的谷壁。美国犹他州西南部的宰恩国家公园是美国西部中生代红层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构造较稳定、褶皱较少、断层不发育,岩层产状以近水平为主,以石英砂岩为主,质地均一,以红色细砂—粉砂岩为主,在宰恩峡谷的崖壁上发育有大量的壁龛(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洞穴和凹坑)。下图示意宰恩峡谷区位置(虚线区域为峡谷区),据此完成6-8题。6.干旱的沉积环境有利于风沙沉积,形成红层地貌。该公园干旱环境形成的前提是( )A.板块挤压,内华达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常年受副高控制C.人类影响,植被遭破坏严重 D.火山爆发,熔岩覆盖面积大7.该公园的山峰最可能是( )A.平顶方山 B.断块山 C.锥形火山 D.褶皱山8.壁龛的成因是( )A.冰川刨蚀 B.流水侵蚀 C.风蚀作用 D.板块挤压当地时间 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突然发生火山喷发。读图完成9-10题。9.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地壳 B.地核 C.下地幔 D.软流层10.此次火山喷发地大致位于(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约29℃),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其最深处接近1000米。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的是( )A.A B.B C.C D.D12.“奋斗者” 号坐底深海,需要克服周围环境中最大的困难是( )A.结冰 B.高压 C.缺氧 D.黑暗读板块交界示意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江水在95°E附近大拐弯处流出国境,藏南谷地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读图完成13-14题。13.关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断裂,冰川侵蚀B.地形抬升,流水下切C.板块碰撞,风力侵蚀D.板块挤压,流水沉积14.下列有关藏南谷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谷多种植青稞豌豆 B.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C.季风携带太平洋水汽 D.天气状况多昼晴夜雨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15-16题。15.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16.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欧洲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为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17-19题。17.图中不同地区岛屿位于或靠近( )①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③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④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 )A.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 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 D.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19.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 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 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20.读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甲、乙两地区附近板块界线的类型及其地质活动的特点。(2)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3)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4)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B 2.D3.B4.C5.B6.A 7.A 8.C9.D10.A11.A12.B13.B 14.C15.A16.B17.C18.D19.A20.(1)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形成海沟、海岸山脉 (2)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乙地终年高温多雨 (3)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乙图所示区域生产天然橡胶、棕油等 (4)甲海峡冬季受西风影响,乙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