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论语》十二章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譬如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作状语,在内心)质胜文则野(名词作形容词,粗野、鄙俗)(2)形容词的活用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句式积累(1)倒装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应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2)判断句止,吾止也(“也”表判断)进,吾往也(“也”表判断)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二、常识积累文学常识《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一仁, 社会政治范畴一礼, 认识方法论范畴一中庸。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 -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练习题:1.《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多闻。益矣。”A.友善柔 B.友便辟 C.友谅 D.友便佞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D.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 君子之德风 觚不觚,觚哉!觚哉B.友直,友谅 举善而教不能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由也兼人,故退之 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 敝之而无憾 而耻恶衣恶食者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一一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体现了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的美好设想,是大同社会的图景。C.“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只有仁者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不仁者的爱憎是私爱和私仇。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6.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八佾( ) 彬彬( )( ) 弘( )毅( ) 譬( )如 一篑( )迩( ) 怵( )惕( ) 内( )交 要( )誉 羞恶(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故选C。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B.敏,勤勉。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故选B。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像风。觚,名词作动词,像觚。B.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良优秀的人;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C.足,使动,使……充足;退,使动,使……退;食,使动,使……吃。D.病,意动,对……感到为难;敝,使动,使……破旧;意动,耻,意动,以……为耻。故选D。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理解基本内容、观点的能力。A.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C.“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D.“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心怀仁德之人,才会不受私欲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了“仁”,就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故选B。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越多越好”翻译错误。“益”的意思是“益处、好处”;“益矣”就是“是有益的”。故选D。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掌握成语的能力。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故选D。7.D【解析】本题是考查古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A项,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方。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故选D。8.yì bīn bīn hóng yì pì kuì ěr chù tì nà yāo wù【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本题的难点是:八佾yì;譬pì如,比如;一篑kuì,一筐;迩ěr,近;内nà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