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3.10 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3.10 我们不乱扔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
设计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现在的生活和社会,从学生已有的认识、体验、感悟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接收的方式,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经历再体验、再提高的过程,获得新的收获。最后用新的收获去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但还存在乱扔垃圾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生在家中能做到不乱扔垃圾,是因为家长的督促,但到了公共场所没有了家长的督促就不能坚持,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在公共场所也有过乱扔垃圾的现象,说明家长的行为间接影响了孩子。
教学目标
1.知道应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2.通过合作交流,明白保护环境更是一份责任。
3.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保护环境是一份责任,并能从自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难点: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图片、儿歌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视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视频含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小区、新区照片等。) 师:看到你们专注的神情,你肯定有话对老师说。 指名说一说。 2.角色引入,神秘嘉宾——兰兰、亭亭 (1)课件出示“兰兰 亭亭”。 师:今天,燕老师还邀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小嘉宾。瞧,他们来了。兰兰、亭亭是燕老师的好朋友。小耳朵好好听听兰兰、亭亭说了什么?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学内容的需选择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等,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导入环节,选取学生熟悉的环境:学校、居住小区、公园等,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把虚拟的榜样人物兰兰亭亭带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活动,既增加了神秘感,又富有童趣。通过师生交流,走进了学生生活,了解这些美丽的环境就在我们身边,美丽的环境也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喜欢…… 1.播放学校优美环境视频。 (1)谈一谈 让学生谈一谈: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2.出示乱扔现象图片,环境对比。 视频突然停止,出示乱扔的图片。 想一想:你喜欢哪种环境?为什么? 3.说一说。 看到这种乱扔、乱丢的现象,你想说什么?那你会怎么做?(指生说) 相机板书课题:我们不乱扔 4.环保儿歌 出示环保儿歌 (1)同桌读 (2)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3)拍手读:边读边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 活动二:辨一辨 1.出示儿歌《一起去郊游》 (1)播放兰兰亭亭郊游提示。 (2)播放儿歌《一起去郊游》。 2.辨一辨:谁做得对? (1)小组讨论 图片上同学的行为,你觉得对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小组汇报 (3)小结。 公共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守护。我们不乱扔,让环境更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建构的。本环节通过我喜欢、辨一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填一填等活动,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经历再体验、再提高的过程,获得新的收获:知道应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明白保护环境更是一份责任。 三、拓展与提升 (1)播放垃圾分类视频 (2)说一说。 青岛实施的垃圾分类,将垃圾分成了哪几类呢?(指生说。) (3)文明小测验:我把垃圾送回家 ①同桌合作送垃圾回家 ②找生上台演示。 ③课件演示(用课件再演示一遍) (4)出示诗歌《家》。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播放青岛市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并能做到在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处理,通过诗歌《家》的填写让学生再次树立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 四、根植与延伸 (1)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乱扔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要求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公民,不乱扔就是一种文明。我们小学生更要从我做起,做合格的小公民。 (2)你会怎么做 指生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以后打算怎么做? (预设: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投放。) 【设计意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家》的填空,习总书记的话、“文明”词语在核心价值观中的渗透,指导学生明白不乱扔就是一种文明,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3)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下节课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完成。课后请同学们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完成“我的观察记录”。 (出示“我的观察记录”。) 时间地点我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板贴)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我喜欢、辨一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填一填等活动,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感受、去探究:知道应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明白保护环境更是一份责任。
1.教学语言不够凝练,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
2.教学细节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3.对教材把握还要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