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上道法教学设计课题 4.2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 二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备课时间 2023.8.23核心 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 责任意识: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关心社会发展。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难点 厉行法治的要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上节课讲到走法治道路,要做到十六字方针,要凝聚各方法治共识,其中要求政府严格执法,我们进入新课。 一起说出十六字方针 复习旧知识, 引入课题讲授新课 大家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一、法治政府 运用你的经验,说说,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下面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灯坏了,要找交通管理部门或公安交警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找工商局或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教育主管部门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树木,找林业部门 从中可以知道这是政府管理行为,法治政府作用一。再看四幅图,百姓住房保障,就近入学保障,治安保障,食品安全保证,这些是谁提供的。(提问)这是政府作用二,我们明确政府两个作用,在我国,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因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宗旨和要求都离不开人民,其中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法治政府的作用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法治政府的含义 看视频,思考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行政: 看课本材料“政府三张清单”,其实明确了政府权责,规范了政府权力,这就是依法行政,我们可以从地位、要求、核心三个方面去更好理解依法行政。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依法行政,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合作探究 思考:互联网+政务的实施,对政府提出了哪些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依法行政,该怎么做? (1)政府角度:①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④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2)公民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我们做道习题巩固下:1.【2022山东】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①依法行政,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职能 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 看视频 《交警“教科书式”执法》,结合漫画,你想要哪种执法方式?(提问),师: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守法。 再看对于公民守法,他们四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懂法,有法治精神。 社会也要加强法治宣传工作,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这就是如何厉行法治?(总结) (1)公民: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3)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看材料《常回家看看立法》,为什么这家庭道德要上升为法律。(讨论提问),总结: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提问学生 学生总结政府的作用 学生概括总结法治政府的作用、宗旨和要求 学生回答什么是依法行政 通过互联网材料,提问学生并让学生总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后说出练习题的答案 观看视频,学生总结党政机关如何做到厉行法治 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说明法治政府的内涵,以便准确理解把握法治政府。 帮助学生理解法治政府 帮助学生理解政府权力该怎样行使,怎样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引导学生感悟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从而从政府和公民角度总结出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对法治政府设计一道选择题,让学生快速地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习题。 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政府及工作人员是如何带头守法,学生能认同国家制度 帮助学生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练习 1、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法治中国需要( C )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 B.把党章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C.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D.司法机关严格司法和监察 2、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D ) A.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学生举手回答)1、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所以A错,建设法治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所以B错;监察是监察机关的职权。 2、本题选D,两者可以相互取代,是错误的,A与B提法过于绝对。 1、建设法治政府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考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怎样厘清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通过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既让学生敢于表达,又能让学生从知识的习得到情感的升华。板书教学反思及改进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 ,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法治政府,学习政治的作用以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容;一个是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任重而道远,其中依法行政是重点,要结合政府的创新服务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