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理解文化的功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的功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图片
思考:说一说在你的认识中什么是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导入: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总议题: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成都大运会说起
1、从成都大运会的精神中感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2、从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开业中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从激扬励志的运动盛会中感受文化的功能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上——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幕:什么是文化
议题一:从成都大运会的精神中感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成都大运会及其精神内涵》并观看视频《成都大运会:体育盛事,更是精神展示》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从中感悟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文化?
感受各种文化现象
议学小结: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对点练习1:从狭义角度来看,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工人从事生产活动
2.选举人大代表
3.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4.观看电影《中国医生》
5.2021年猪肉价格下跌
6.就交通管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7.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答案:
2、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社会性),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成都承办大运会》和《献礼成都大运会 泡泡玛特打造特色潮流熊猫文创》观看视频《从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开业》
成都承办大运会
第31届大运会是中国内地自2001年北京大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以来的第三次承办,也是中国西部首次承办国际大运会。
为主办成都大运会,成都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包括交通、通讯、水电等方面投资超200亿,彰显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当今世界面对大困局也是大危局,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类团结协作的有力举措。中国寄望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献礼成都大运会 泡泡玛特打造特色潮流熊猫文创
大熊猫不仅是成都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作为“国宝”,大熊猫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不久,泡泡玛特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分别上线了城市限定衍生品系列:SKULLPANDA回溯北京、DIMOO侬好上海、MOLLY武汉樱花,之前还曾推出杭州、天津、西安等城市的限定款MOLLY手办,将潮玩艺术深度融入城市文化,为文旅产业注入活力。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从中感悟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相关链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经济发展落后,但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昊越文化圈等文化圈。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中国主办成都大运会,共建人类美好未来》
中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文明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青年充满了活力,应该也能够以平等、包容、友爱的视角看待和而不同,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文明多样性是客观存在,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能将文明之间的差异视为对自身文明的威胁。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族群不能凭借力量优势对其他国家和族群实行强迫打压甚至是侮辱灭绝,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生存方式,充分尊重不同文明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实现发展。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虽然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中国充分体认全球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倡导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中国主办成都大运会,再次向世界发出追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热烈召唤,以体育促团结,以人文促融合,以青年促行动,共建人类美好未来。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文明”和文化的内涵是一样的吗?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文明: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2)文化: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3)共同点与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6、文化的载体
(1)含义与具体形式: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2)文化载体的作用(两者关系) :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注意: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对点练习2:以下文化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
答案:优美的音乐的载体——乐器;彝族刺绣的载体——衣物;中秋节的载体——民俗;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的载体——让座的行为;社会精神文明教育活动的载体——文化体制。
第二幕:文化的功能
议题二:从激扬励志的运动盛会中感受文化的功能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成都大运会:激扬励志的运动盛会》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分析文化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文化的功能
四大基本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的影响/作用
(1)对个人的影响
①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对民族的影响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③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秋·贵州·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在2023年贵州省榕江“村超”足球比赛中,20支参赛队的球员来目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卖菜小贩、烧烤摊老板、室内装修设计师、教师、学生……穿上球衣,他们是为荣誉而战的足球员;脱下球衣,他们是为生活奔忙的普通人。“村超”现象表明( )
A.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B.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C.市场经济要克服短期效益的缺陷
D.健康有益的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答案】A
【详解】A:“村超”现象展现了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表明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A正确。
BC:材料未涉及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与宏观调控、市场缺陷无关,B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则夸大了“村超”的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秋·高二课前预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与讴歌,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③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材料中关于劳动的古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与讴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这体现了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同时,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②④正确。
①: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①排除。
③: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为农民创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决定着收入的增长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详解】A: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有两面性,优秀的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说法错误。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反作用,而不能“决定”,C说法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古典文化提升人的需求层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流浪地球》作为我国现代首部科幻影片,用中国视角审视全球问题,是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主题的思考和响应。《流浪地球》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B.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记事本”和“储藏室”
C.文化已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D.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不会超出实际的界限
【答案】A
【详解】A:《流浪地球》用中国视角审视全球问题,是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主题的思考和响应,这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A正确。
B: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记事本”和“储藏室” ,记录、储存、传递社会经验,维持社会历史的连续性,但该选项材料不涉及,B排除。
C:文化具有两面性,先进的文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C排除。
D:材料不涉及文化的产生,而且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没体现文化不会超出实际的界限,D排除。
故本题选A。
5.(2022春·高二单元测试)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群山冈峦、江河湖水也是一种文化
③《千里江山图》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④《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详解】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错误。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群山冈峦、江河湖水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②错误。
③④:《千里江山图》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我国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是画家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2023·湖南·高二学业考试)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块牌子、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追求。创建文明城市要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创进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 )
①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明能塑造人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④: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创进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D。
7.(2023春·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末)继贵州“村BA”之后,贵州“村超”再次网络爆火,带动了当地的服务经济,比赛第一天,当地文化吉祥物玩偶、足球、队服等特色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②文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在包容中实现自我发展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详解】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①排除。
②:贵州“村超”网络爆火,带动了当地的服务经济,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影响经济的发展,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的的反作用,并未体现文化在包容中的自我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吉祥物玩偶、足球、队服等特色文创产品都是文化的载体,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2022秋·山东潍坊·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被称为“天下第一轿”的宁波万工轿制作于民国初年,它不仅代表古时匠人的高超技艺,还演绎了宁波新娘出嫁的骄傲传说,折射出宁波“十里红妆”的“红”文化婚俗。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教化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通过“天下第一轿”的宁波万工轿可以折射出宁波“十里红妆”的“红”文化婚俗,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强调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丰富,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2023春·湖南郴州·高二统考期末)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非遗不能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说明了(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③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非遗不能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说明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决定,②说法错误。
④: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10月1日,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幕。展品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由此可见( )
①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②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不涉及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新时代美术摄影展品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表明了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化具有两面性,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秋·高二校考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返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马家村的振兴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马家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家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马家村成了闻名返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