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4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4张幻灯片)+1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体系构建

文 明
家 园
中华文化




精神家园
物质家园
自然生态
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懂得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道德修养】
践行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做社会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
1.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板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思维导图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自主学习目录0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分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把握。①④:题文中浙江安吉和山西右玉生态环保带来农民致富的材料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这充分说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①④说法正确;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可以开发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自然,②说法错误;③:题文材料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未体现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B回答: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理念?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P87
(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③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依法保护环境。②④:结合题文可知,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这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C坚持绿色发展道路02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必定破坏环境
要绿水青山就不能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3.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客量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生态、美丽中国、资源环境”中学生(个人)做法:
(2023·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C:分析题文,我国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说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C正确;A:绝对服从自然,观点太绝对;A错误;B:题干没有体现加强国际合作,B不符合题意;D:就能实现,观点太绝对;D错误;故本题选C。C
正视发展挑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课堂小结
(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7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该工作方案,2022年山东省16个市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②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③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④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典例分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①②③④: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题干中,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C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