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2变阻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2变阻器教案

资源简介

14.2 变阻器 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滑动变阻器。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正确分析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阻用字母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50KΩ= MΩ= Ω。
2、(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有关、无关)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二、自主预习:
活动1、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
N端固定,闭合开关,将M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
1、当M端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 ,电流表的示数 ,灯的亮度 。
2、当M端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 ,电流表的示数 ,灯的亮度 。
3、这个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2、认识滑动变阻器
(1)结合实物图了解滑动变阻器各部分名称。思考:
◆ 如何使很长的电阻丝所占空间范围小,方便接入电路?
◆ 电阻丝表面为何要涂上绝缘漆?
◆ 如何保证滑片P和电阻丝紧密接触?
甲:    乙:    丙:    丁:    
(2)结构示意图
(3)元件符号
1、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过改变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
2、滑动变阻器铭牌的含义:
若标有“10Ω 2A”字样,则其中“10Ω”表示 ,
“2A”表示 。
活动3、探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
(参照图14-8连接电路,将实验接法和现象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连入电路的接线柱 滑片向左滑动 接入电路中的符号
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 灯的亮度变化
A、D
A、C
B、D
B、C
A、B
C、D
1、要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 联接入电路。
2、在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片P放在 处。
3、接法:
若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 ;
若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 。
3)、电阻箱
1、读数方法:
如图,该电阻箱的示数为
4)、电位器:收音机中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实质就是一种 。
5)、变阻器的应用
试分析油量表的工作原理:
【课堂教学】
一、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出滑动变阻器。(约3分钟)
师:大家回忆一下上节所知识,决定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生: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横截面积。
师:要改变电阻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变阻器原理的学习:(约5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这样一个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台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三、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约25分钟)
  ①变阻器结构的学习(约5分钟)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板书)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20分钟)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提出问题 (投影)
◆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 移动滑片时,哪两点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接线方法 结构示意图 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化 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化
AB
AC
AD
BC
BD
CD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并板书)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滑动变阻器下端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四、变阻器的实际运用──油量表(5分钟)
  (设计本题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观看油量表动画。
  这里的“表”实际上是一个什么“表”?
  这里的R1和浮子、指针实际上是一个什么装置?这里的R2可否去掉?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这里的表可否改换成电压表?应如何改装?
  五、学生质疑与作业设计(7分钟)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滑动变阻器下端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教学反思】
  (一)器材准备
  (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分两大组,一组同学连(A、C)、(A、D)、(C、D)接线柱;另一组连(B、C)、(B、D)(A、B)接线柱,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三)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先请一组中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再请另一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
  (2)由学生发现,接法不同,结果完全相反的结论。
  (结论:使用方法是一上一下接入,串联在电路中。)
  (四)介绍铭牌,引出注意事项:
  (1)介绍铭牌含义,我采用先让学生先试说,再由师生共同纠正不准确词句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
  引出注意事项:
  (a)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
  (b)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

M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