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循环》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水循环》这一节在初中热学版块中的地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始末,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内容是学生刚接触到的热学版块,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了解了自然界中的汽化和液化、融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这几类物态变化,以及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所伴随着的能量变化。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本节“水循环”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水是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实现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的,利用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此章节还有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后面学习内能、热传递、热值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体验这一循环过程中都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在这些物态变化中能量是如何改变的;利用PPT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资源的现状,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3、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二、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魔术“空中生水”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利用动画演示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实现陆地、海洋、海陆循环的;学生阅读图片、资料了解了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现状,增强环保意识。本节课主要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循序渐进,“探究为主,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三、教学资源演示实验用器材:一罐冰的易拉罐饮料、PPT多媒体课件等四、课堂设计1.利用魔术“空中生水”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今天我先给大家演出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这是一听没有开封的饮料,我先用干燥的纸巾将外壁擦干,我要让饮料罐外壁生水,大家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变、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生】水【师】我用纸巾把水擦干,好奇怪呢,刚擦干净怎么又有水了?是不是罐子破了?我请一个同学看看,告诉大家。【生】学生翻转观察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呀,好冰人【设计意图】通过表演魔术“空中生水”,能够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探究的求知欲,学生想要弄明白易拉罐外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通过用纸巾擦干罐壁后依然有水生成,学生联想到是不是罐体破裂引起的饮料向外渗透造成的,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罐体,发现罐体是好的,进而排除是罐子破了造成渗漏。学生在抓住罐体的时候,通过手接触到罐体感觉好冰人,进而为下面水是如何产生的提供解释的依据。【师】想一想: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生】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生】冰雪发生升华产生的水蒸气【师】原来,这罐子上的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过程:冰、冰晶是固态的水,小水珠和水是液态的水,水蒸汽是气态的水,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形成了云,以雨、雪、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罐体是冷的,自然会联想到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知道了“空中生水”的魔术实质上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从而揭开了魔术的奥妙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水蒸气可能是水汽化形成的,也可能是冰雪升华形成的,水可以汽化成水蒸气,冰雪可以升华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从而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一个不断循环变化的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主题——水循环。2.教授新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师】【出示图片,共1张】水循环的示意图【板书:水循环】,仔细观察,看看在哪些领域发生了水循环呢?【师】【出示图片,共1张】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师】那么它们到底是如何循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出示动画】。【师】我们知道了水循环的过程,请大家看课本上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水的物态变化填入P46图中的空格。【生】说说对应的物态变化。【师】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吸热的,哪些是放热的?请完成P46图2—40相关内容。学生完成后,【出示图片,共1张】。【生】说说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师】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出示图片,点击】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之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出示图片,点击】在物态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的转移,吸热,能量增加,放热,能量减少。【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水循环的三种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到水在海陆间循环、陆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水循环过程,利于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感知了水循环的过程后,学生就能够轻松地完成课本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在此基础之上,水循环的教学有零碎的、感性的过程上升到了系统的理性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P46图2—40相关内容,对于物态变化的几种形式以及在舞台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有了更全面透彻的认识,从而构建起了这一章节整体的知识网络,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3.了解水资源现状,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师】同学们,水与大家形影不离,生活和生产中,水有哪些用途呢?【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生活用水; ②农业用水;③工业用水;④水上航运;⑤水产养殖;⑥水动力发电②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生产生活中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出示图片,共1张】【师】水资源:主要指淡水资源 【板书】①固态、液态、气态的水之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获得增补,那么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师】我们先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现状。【出示图片,共4张】【生】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师】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中国,仅有的淡水资源还遭到了破坏,大家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呢。【师】议一议:破坏淡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出示图片,共3张】【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幅漫画,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呢?【出示图片,共2张】【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通过学生所列举出生活中用到水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水,水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资源中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我国更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加上人为地对水资源的破坏造成了现在的淡水资源弥足珍贵,其中两幅漫画更是对学生的视觉、灵魂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行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师】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加之受到了破坏,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将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生】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师】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呢?【生】生活中节约用水【生】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生】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师】想一想在我们学校及周围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你打算怎样做呢?【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好现有的水资源非常重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就要养成节约意识,通过水的重复利用、喷灌、滴管等方式来节约用水。还培养学生正义感,能够同一些浪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作斗争,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5.生活中的物理,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师】节约用水已经是深入人心的观念,许多产品都有专门的“节水型”,调查一下你的周围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节水型”产品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会自觉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从自身做起,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另外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符合物理新课标的特点,体现出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6.知识系统化,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建构主义认为,让学生自主地架构知识体系比教师的直接教学更有意义,所以本节课准备让学生充分回忆所学内容,自己总结所得收获,形成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宏观的知识网络。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不再是零碎的、分散的,而是系统的、条理化的、模块化的,在知识框架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到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这一节课我利用了魔术“空中生水”,培养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让学生对水循环有了宏观的认识,利于知识框架的建构;通过大量水资源现状的图片,结合漫画,学生感受到人类面临的水危机,增强了学生对水的危机意识;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培养了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学生本节课学习之后,能够将节约用水的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