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降落伞比赛 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3.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单位的换算。难点:1.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运动会上运动员跳远和运动员赛跑的图片。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度来记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新课讲授: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识别控制变量法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提出猜测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要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伞绳的长短,然后让降落伞从同一高度下落,记录每次空中停留的时间,然后比较长短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要求:保持降落伞的其他条件不变,将伞面分别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做好后让他们从同一高度下落,记录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比较三种伞哪个空中停留的时间长。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要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伞面的大小,测量并计算出每次伞面的面积,然后将做好的降落伞从同一高度下落,记录每种情况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然后比较。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要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让伞从不同高度下落,记录每次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然后比较长短设计实验、制定计划:1.选择器材、仪器: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米尺、③秒表、④天平2.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一)比较(1) (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伞的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二)比较⑵和⑶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总重量有关,伞的总重量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三)比较⑵和⑷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四)比较⑷和⑸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五)比较⑸和⑹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高度有关,伞的高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三、课堂练习: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______。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____。③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2.完成单位换算。①人头发直径约7×10-5 m=______ μm。②一张纸的厚度约10-4 m=______ nm。教师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如:7×10-5 m=7×10-5×106 μm=70 μm【答案】1.①dm ②mm ③μm①70 ②1053.①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②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答案】①B 2.40 ②A 1 mm 2.204.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 500 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______。【答案】5 min10 s四、课堂小结: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伞的总重量、伞的高度有关,而与伞的形状和伞绳的长度无关。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第3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一、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二、了解不规则面积的估测【课后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