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2电磁波的海洋【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4.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难点: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新课讲授: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活动1: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活动2:观看动画,分析水振动形成水波,用类比的方法比较水波、声波、电磁波。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活动1:教师PPT展示并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参数波长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f :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波速c :反映电磁波传播的快慢程度;活动2:演示实验:把一个手机放在真空罩内,给这个手机打电话,这个手机能够收到这个信号吗?学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讨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 m/s光是一种电磁波 !活动3:教师PPT展示并向学生介绍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公式:c= fc——波速——m/sλ——波长——mf——频率—— Hz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活动4:教师PPT展示并向学生介绍电磁波谱(1)电磁波按频率从高到低排列: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2)无线电波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活动5:那同学们知道电磁波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媒体展示: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视台通过电磁波,将精彩的电视节目展现给我们。微波炉:表面和内部同时加热(水分子共振);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食物的内能。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信号,不能传递图象信号C.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D.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答案】D【解析】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故A错误;B.电磁波作为载波使用时,既可以传递声音信号,也可以传递图象信号,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要靠电磁波传递,我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故D正确。故选:D。2.研究发现: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用指南针确定方向B.用电磁波传递信息C.举起杠铃将更加费力D.利用汽油机带动月球车前进【答案】B【解析】A.月球上没有磁场,则指南针不能确定方向,故A错误;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在真空传播,故B正确;C.由题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只相当于地球上的 ,举起杠铃将更加省力,故C错误;D.月球上无大气,汽油不能燃烧,汽油机不能工作,故D错误。故选:B。3.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携带1731g月壤返回地球。为避免着陆速度过大,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方案(如图),就是用类似“打水漂”的方式两度进入大气层最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返回器从首度进入大气层到最终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返回地球,月壤的质量变大B.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返回过程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嫦娥五号返回器和地面控制台可以通过超声波传输信息D.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答案】D【解析】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返回地球,月壤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返回过程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嫦娥五号返回器和地面控制台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故C错误;D.返回器从首度进入大气层到最终落地的过程中,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高度先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变大;然后返回器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最后进入大气层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故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将导线一端与电池负极连接,用另一端与电池正极快速断续接触,可以听到收音机发出“咯、咯”声,表明收音机接收到了( )A.热量 B.声波 C.光能 D.电磁波【答案】D【解析】当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时,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电流,即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可以被收音机接收,从而发出声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B.利用无线电波发送广播内容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D.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答案】A【解析】A.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A符合题意;B.无线电波发送广播内容,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微波属于电磁波,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1.电磁波的产生2.电磁波的传播3.电磁波的用途二、基本技能会利用实验分析电磁波的产生原因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的参数波长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 f :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波速c :反映电磁波传播的快慢程度;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 m/s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三、电磁波的用途【课后反思】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