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3 安全用电【学习目标】1.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2.了解触电的原因和类型,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3.了解雷电的危害及避雷针的作用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电压越大越危险的原因及人体安全电压;难点:理解触电的原因及安全用电原则。【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见过这些标志吗?那么,高压为什么危险呢?电压越高对人身的危险性越大吗?新课讲授:探究点一、电压越高越危险活动1:ppt展示电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使用不当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活动2: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0.1~0.2 mA 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 mA 左右 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 人尚可摆脱电源超过30 mA 感到剧痛,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达到100 mA 只要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活动3: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让学生交流、讨论,师适当的点拨,出示课件,展示思路点拨内容:(1)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的时间有关;(2)由欧姆定律的内容展开分析,也就是通过人体的电流由加在人体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有关。归纳总结:(1)当人体的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若人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要禁止接触高压、严禁攀爬高压线等。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 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探究点二、常见的触电事故活动1: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你见到过或听说过有哪些触电事故?活动2:小组之间发言阐明自己的实例,其他组不同实例再予以补充。总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火线导致触电;接触高压线或靠近高压线导致触电。活动3:从示例中师生总结出触电的类型。出示课件,展示内容: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单线触电:假如人的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虽然没有接触零线,但是由于站在地上,导线、人体、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同样构成了闭合电路,电流同样会流过人体,发生触电事故。双线触电:假如人的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接触零线,这样,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就构成了闭合电路,大电流流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高压触电:高压跨步触电、高压电弧触电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即使不接触也会有危险。高压带电体会在周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人靠得很近时,容易产生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如果高压输电线掉落在地上,当人经过这个区域时,两脚之间存在相当高的电压,称做“跨步电压”。这时电流从一条腿流入,另一条腿流出,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活动4:思考与讨论:除了图示的几种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可能引起触电?探究点三、安全用电原则家庭电路的电压值远远超过了安全值。为了防范触电事故,家庭电路都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漏电保护器等保险装置。但是这些保险装置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也有出现故障和失灵的时候。因此,防范触电事故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遵守安全用电原则。活动4:思考与讨论:安全用电应该遵守什么原则?归纳总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活动5:思考与讨论:触电的急救注意措施是什么?归纳总结:在发生触电事故现场,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的同伴,而是要立即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后,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探究点四、注意防雷活动1: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页注意防雷部分,教师讲解如何防雷并以课件展示组织、引导学生自学,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同时指出:作孽会遭雷劈是封建迷信,不科学的。除了确保家庭用电安全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放电时电流可达几万安甚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强大的电流如果通过人体,会导致人立即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等,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高大的建筑物等要装有避雷装置,确保安全。活动2:防雷设施—避雷针高大建筑物的顶部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高压输电线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活动3:思考与讨论:雷电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师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1.不要靠近金属栏杆,各种电器应暂停使用。2.迅速走进屋内,或汽车内。3.不要手持金属杆,金属饰物包括手表也要抛离。4.在高山上,应该找没有积水的凹坑处双脚并拢蹲下。活动4:【知识拓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雷电灾害及预防”,增加生活常识。课堂练习:1.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电器失火时,应先灭火,再切断电源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零线即可,不需要接地C.家庭电路中若安装了漏电保护器,无需再安装空气开关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答案】D【解析】A.用电器失火时,应切断电源,再灭火,才能避免触电事故,故A错误;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必须接地线,故B错误;C.家庭电路中若安装了漏电保护器,还需要安装空气开关,保证电流比较大的时候能够断开空气开关,保护电路,故C错误;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保证了,再开关断开后,用电器上没有电流经过,避免触电事故,故D正确。故选D。2.“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生活常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电火灾时应立即用水将火扑灭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C.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应就近到大树底下躲雨D.使用试电笔时,手可以接触笔尖金属体【答案】B【解析】A.一般情况下,水是导体,所以在发生电火灾时,不能用水扑灭。故A错误。B.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B正确。C.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不能到大树底下躲雨,因为大树比较高,容易遭遇雷击危险。故C错误。D.使用试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因为笔尖金属体是接触带电体的,有触电危险。故D错误。3.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B.电冰箱使用三孔插头是为了节约用电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答案】C【解析】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触电,故A错误;B.当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火线漏电时,可能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故要使用三线插头和三孔插座,使电流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触电的发生,故B错误;C.在触电事故现场,不能用手触碰触电者,要立即切断电源,故C正确;D.若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会容易触电,故D错误。故选C。4.图中是某老旧小区因线路老化发生短路而引发火灾的场景,血的教训警告大家一定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绝缘皮破损的电源线也可以使用B.电线着火时迅速泼水浇灭火焰C.电源线可以私搭乱接D.发生电火灾时立即切断电源【答案】D【解析】A.电源线的绝皮破损时,电路容易发生短路,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应及时更换,故A不符合题意;B.生活中的水是导体,故电线着火时迅速泼水浇灭火焰,易造成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C.电源线私搭乱接,不遵守用电安全规则,容易引发事故,故C不符合题意;D.家用电器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灭火,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用温毛巾擦发光的灯泡 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答案】D【解析】A.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时,由于湿大树是导体,且较高,有可能将雷电传导下来,可能会发生触电,故A不符合题意;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一旦碰到火线,会造成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生活中的水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故C不符合题意;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可防止因外壳漏电而使人触电,故D符合题意。故选D。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1.电压越高越危险。2.常见的触电事故:(1)单线触电。(2)双线触电。(3)高压电弧触电。(4)高压跨步电压触电。3.安全用电原则4.注意防雷:避雷针二、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19.3 安全用电一、电压越高越危险二、常见的触电事故三、安全用电原则四、注意防雷:避雷针【课后反思】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跨步电压触电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