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怎样描述力》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2《怎样描述力》教案

资源简介

6.2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 N、2 N、10 N等有具体的感受。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力的示意图的做法,掌握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重点
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力的示意图。
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的估测、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海绵、气球、钢尺、螺母、螺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力的作用能产生哪些效果?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并评价。
2.怎样描述力呢?
二、新课教学
1.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不同。一个大人可以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小孩只能提起一小桶水。
(2)启发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例如: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会缩短。向外用力,可以将门打开,向内用力,可以将门关上。可见,力的方向不同,作用也效果不同。(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例如:大小、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离门轴越近,越不容易把门推开,离门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推开。用力推木块的底部,木块沿桌面运动,用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上端,木块翻倒。可见,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
我们知道,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那么,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呢?又是怎么规定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06页的相关内容。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你知道1 N的力有多大吗?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 N,扛起50 kg大米用的力大约是500 N,物理课本大约是3 N,一瓶500 ml的矿泉水约重5 N,一个质量约是50 kg的学生约重500 N。
3.力的示意图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和作用点。如何用作图的方法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06页有关内容。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如果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则表示较大力的线段更长。
【反馈练习】
画出图中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我们可以力的示意图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标在线段的一边。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