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利》,主要探究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强调公民的权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权利受到侵害,要懂得依法维护权利,这是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的表现。因此,教材设定“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以下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1)“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2)“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二、学情分析1.年龄特征: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展,虽然对基本法律常识有所了解,但遇到具体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缺少理性的认识和判断。2.认知基础:八年级学生步入青春期,权利意识随着其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增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权利,却忽视他人的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能会比较冲动,而不懂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去维护。学生对深入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权利行使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等教材观点有一点困惑。3.实践水平:通过分析学生所做的课前问卷可以发现,虽然只有少数同学曾遭遇过侵权现象,但大都不清楚如何维权或因为所受损失不大而自认倒霉、不言而终、放弃维权;一些有维权意识的同学也因没有查看证照、保留证据等习惯,导致维权成本提高。三、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直接讲授法、互动讨论法。针对学情的真困惑,教师在具体生活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上,准确定位教学的方向,做到案例源于真实生活、分析过程鼓励争锋、方案设计突出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小组观点交锋中,在合作演绎生成中解决自己的困惑,同时落实核心素养。四、核心素养目标1.法治意识: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合法权利。2.科学精神: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注重他人合法权益,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3.公共参与: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懂得按程序维护法定权利,增强程序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激发学生依法行使、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守法意识和程序意识。教学难点:学会区分并运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合法的维权方式。六、操作构思基于议题→问题导向→议题化设计;基于情境→观点辨析→结构化处理;基于案例→探究分析→案例性加工;基于活动→参与体验→活动性展开。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3.15 校园小调查教师提问:大家知道3.15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回答: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教师过渡:同学们,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生命健康,也是每年3.15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在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查,看得出来同学们在行使权利上还有一些困惑,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舌尖上的权利,学习如何行使和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环节一】我观察:权利有界展示故事:《小云的烦恼困惑》今天,小云爸爸在超市买了小云最喜欢吃的即食水果麦片,在回家的地铁上,小云抵不住诱惑就想打开来吃,这时候,却被爸爸劝阻了,爸爸指了指地铁上禁止饮食的标志,并告诉小云:“成都早在2017年就开始实施地铁‘禁食令’了,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在地铁上是不能吃东西的哟!” 小云这个时候就很困惑了......教师提问:①公民是否享有吃东西的自由和权利?②那为什么我不能在地铁上吃东西呢?学生活动:观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法律连接——《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教师总结一:Q: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P43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43——设计意图:以进食权和“禁食令”这对矛盾创设小云的困惑,引发学生在思辨中澄清关于权利行使有界限的认识。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柔化知识,在情境体验中培育守法意识,突破重点。【环节二】我评析:权利冲突展示故事:《小云现“声”说法》第二天一早,妈妈用现榨的豆浆冲好了麦片,当我们的早餐。我正想用勺子挖麦片吃,结果看到了一只粉红色的虫子,因为麦片里有草莓干,它被染了色。还好今天大家没有干吃麦片,但是,这只扭一扭的虫子给我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我再也不敢吃我最喜欢的这种麦片了......当时妈妈的第一反应是直接把虫子扔了。但是爸爸决定进行维权,于是把虫子从垃圾桶里捡回来了,重新拍照取证。爸爸带着购物小票、麦片和虫子,直奔超市服务台......到了超市,工作人员认为我们一来没吃到虫子,二来不能证明虫子是麦片里的,拒绝退货退款。一气之下,爸爸当场就把带虫子的麦片甩向了工作人员,并怒骂对方,双方还发生了肢体冲突,最后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带走,矛盾才暂时平息。教师提问:请你帮小云评析一下爸爸的维权行为(评价how+分析why)学生活动:思考评析,分享并交流教师引导:维权——侵权?决定维权、拍照取证、带齐依据——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甩向对方、怒骂对方、肢体冲突——忽视了其他人的合法权利 ×→行使和维护权利要守程序教师总结二: Q: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P43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P43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P44④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P44——设计意图:以麦片为线索贯穿,既过渡自然,又凸显维权情境的真实性。分段处理声音素材而非平铺直舒,则是希望通过结构性问题情境的思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强调在问题探究中活化知识,培育程序意识,突破重点。【环节三】我践行:权利维护展示故事:《小云的维权之路》爸爸听了小云的评析后感觉很有道理,他认真地问小云:“你能介绍一些好的维权方式吗?”小云一时语塞。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为小云爸爸出谋划策,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44-46相关内容,从“爸爸直奔超市服务台”开始,改写并表演小云爸爸的《维权之路》学生活动:出谋划策 小组合作改写剧本并表演教师引导:展示编写好的剧本,引导学生得出知识点相关链接:难点突破——播放视频:何为仲裁教师总结:Q;四种维权方式的区别活学活用:遇到下列情境,你认为最适宜通过哪种维权方式来解决问题?1.在行车途中,父母的车被后车追尾,肇事司机逃逸;2.有同学给自己起侮辱性绰号(和解)3.佳佳的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抚养费(协商、诉讼)4.在小区散步时,被邻居家突然跑过来的狗咬伤(和解、调解、诉讼)——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表演、观点争锋探究依法维权的途径和程序,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活动中培养学科思维,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参与生活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羽化知识,学会区分并运用四种合法维权方式,解决难点。【课堂总结】小云一家的遭遇仅仅是个例吗?——课前调查结果分析权利可贵——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如果你去行使,你的一小步,就是法治社会和法治中国的一大步,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珍惜权利,行使权利不越界,维护权利守程序,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我们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