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社会历史的本质 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关键能力: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明确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3.公共参与:以实践为舞台,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中创造价值、奉献社会。
基础梳理
1. _______是社会历史的起点。_______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和_______。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_______”。人类历史是由人的______________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______________活动的运动规律。
2.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_______去理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话的____________,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3.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_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4.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__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5.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观点,也包括____________和自发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们的活动是有自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____________。
7. 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不是人们的____________决定人们的____________,相反,是人们的____________决定人们的____________。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决定__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
8. 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从根本上说,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__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____________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____________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____推动作用。
易错提示
1.二十大后,中央宣讲团在全国各地进行二十大精神宣讲,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答案】正确
【解析】中央宣讲团在全国各地进行二十大精神宣讲,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故本题说法正确。
2.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题目观点错误。
3.劳动是人类产生各种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
【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存在是人类产生各种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故本题错误。
4.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
【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或者先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不一定是落后的社会意识,故题干表述错误。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全面概括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答案】错误
【解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是如果仓库里有充足的钱粮,那么就会顾及到去讲究礼节。如果能吃饱穿暖,那么就会考虑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合理性在于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忽视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题中观点错误。
深化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变化。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为此,国家针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各部委开展“十四五”规划调研活动,多地召开“十四五”规划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等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首次通过互联网就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将民之所想和民之所愿融入规划之中。“十四五”规划不仅着眼于未来五年,还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规划将我国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国家战略与部门战术相匹配、全国方针和地方发展相统一,体现出强有力的前瞻性和引领性。这使得“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既“接地气”,又能够“顶天立地”地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图伟业。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四五”规划为什么能做到既“接地气”,又“顶天立地”地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图伟业。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网载文指出,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等六个方面下功夫。文章强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文章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深刻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鲜明导向,围绕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随堂训练
1.“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该原则评价正确的是( )
①善于抓住时机,延迟退休改革要小步调整
②树立全局观念,延迟退休改革要统筹兼顾
③矛盾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延迟退休改革要分类推进
④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延迟退休改革要弹性实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说明( )
①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的理论品质
④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大多需要付费才能使用,免费的资源极少,有些免费资源的使用价值也不高。鉴于此,教育部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统一使用的资源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意见》的出台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这样的网络流行用语。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发展
③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答案
1.劳动;劳动;产生;发展;钥匙;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2.实践;实践;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精神文化领域;实践
3.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4.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
5.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
社会心理;风俗;习惯
6.意识;目的;社会存在
7.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8.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社会存在;落后;落后的;
先进的;积极的
深化探究
1.【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国家就“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使“十四五”规划顺乎民情,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到“接地气”。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十四五”规划着眼于未来,将我国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相结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做到“顶天立地”地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图伟业。
2.【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使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阻碍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推动教育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随堂训练
1.【答案】C
【解析】①:小步调整体现要注重量的积累,不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①前后不匹配,排除。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统筹兼顾,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延迟退休改革要统筹兼顾,②正确。③:“分类推进”体现了矛盾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③正确。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弹性退休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④排除。故选C。
2.【答案】B
【解析】①: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①说法错误。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符合题意。③:“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③符合题意。④: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④说法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①④: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大多需要付费才能使用,有些免费资源的使用价值也不高。鉴于此,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统一使用的资源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存在,①④符合题意。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②错误。③:《意见》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出台的,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①: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②④: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③: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故选D。
5.【答案】C
【解析】①: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不符合题意。②: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会推动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反映了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