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解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热点链接 2014年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随后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回答了有关马航客机失联、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反腐、经济、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创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提问时表示,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没有社会财富;所以,要有合理的GDP。下限就是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以下选项中为我们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了宽广领域的是①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②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③我国就业竞争日趋激烈④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提问谈及中国经济增速时指出,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为此,我国必须 ①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提问时强调,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材料表明①我国公民当家作主具有具有法律保障 ②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③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国家在法律实施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也是不可动摇的。这表明 A.中国积极维护已经形成的世界多极化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 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央广网记者提问时强调,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这体现了①自然界的客观性②自然界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新华社和新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强调“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主要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提问时强调指出,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这强调的是A.规律是客观的 B.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C.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客观条件改变规律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C.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9.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政府简政放权”是使A.改革生产力使之不断适应生产关系B.改革生产关系使之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改革经济基础使之不断适应上层建筑D.改革上层建筑使之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及生产力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0.2014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要说去年最大的挑战,那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怎么办?遇万难还须放胆。当然破困局要用智慧,我们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现在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困难和问题。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的内容的理论依据。 (2)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分析怎样完成材料中的“高难度的动作”?参考答案:1.A 解析:①、②为我们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了宽广领域,即提供了可能性,①、②正确;③、④是不利条件,不选。2.D 解析:我国不是一味强调“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 ①不选;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不选。3.D 解析: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公民当家作主,①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司法和守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②错误。4.D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A、C表达错误;B与题意不符。5.A 解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体现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①、③正确;②错误,自然界不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讲的是自然界,而不是人类社会,④不选。6.D 解析: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就是强调要实践,不能光说不做,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B 解析: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正确。8.D 解析:A、B是原理,不是方法论;要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正确,C不够全面。9.D 解析:“政府简政放权”是政治体制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并使之促进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10.(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经济运行会出现一定波动,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明确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要求稳增长,保就业,防范通货膨胀。 ③“稳增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⑤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要求防范通货膨胀。(2)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经济调控中,既要重视增长、就业等部分,又要注重经济的整体发展。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要求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解决增长、就业等具体问题,促进经济总体持续健康发展。④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来完成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难度的动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