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精选题(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精选题(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阅读理解精选题(一)-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走月亮(节选)
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④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⑤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选文描述了“我”和阿妈看到的月光下的 、 和 ,想到了白天 。
2.赏读句子,再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把“流”换成“飘”好不好?为什么?
(2)展开想象,补充句子,把画面写具体。
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一闪一闪的,波光粼粼:我仿佛听到 ,我仿佛闻到 。
3.用“ ”画出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
4.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倒映在水里,就有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B.“抱”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小水塘变得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C.朗读这句话时,应该慷慨激昂,富有激情。
5.“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选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什么作用?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读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
7.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女孩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女孩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振作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8.请根据这段话,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
解答:
读句子,完成练习。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9.句中的“随遇而安”是指 ,我能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10.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阅读与欣赏
黄帝的传说
①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②黄帝生性爱民,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若我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③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他心中焦虑不安。为了振奋军心,黄帝派人去东海的流波山捉来一只叫“夔(kuí)”的怪兽,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鼓面。然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湾中的怪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了鼓槌。另外,黄帝还准备了八十面上等的牛皮鼓。再次与蚩尤作战时,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夔”皮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响了起来,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勇气倍增,蚩尤的兵丧魂失魄,最终蚩尤大败而逃。
④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他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于是,黄帝命人把“夔”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黄帝给蚩尤戴上枷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了以后,他身上的枷锁被抛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每一片枫叶上,都有蚩尤枷锁上的斑斑血迹。
⑤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11.这个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不想继续战争,想劝蚩尤休战是因为蚩尤非常勇猛,黄帝怕打不过他
B.黄帝最后用“夔”皮鼓制伏了蚩尤,“夔”是雷泽湾中的怪兽
C.诸侯都尊奉黄帝为天子是因为他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
D.看到“铜头铁额”这个词语,就能想到蚩尤
13.说说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不少于两点)
14.结合短文的内容,给这个故事再起一个名字: 。
课内阅读。
①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②“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③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5.文段主要描写的是 的场景。( )
A.爬天都峰前 B.爬天都峰时 C.爬上天都峰后
16.“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
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是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17.结合爬山的过程,说说你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内阅读。
我记住金奎(kuí guǐ)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我们实在比它强(jiàng qiáng)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嘎(gā kā)嘎叫几声,扇(shān shàn)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8.画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9.照样子,写词语。
摇摇摆摆:
无缘无故:
20.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再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以后不再怕鹅了?为什么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22.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段的括号里。
连声赞叹 为之一振
23.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 的人。
24.画线句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出魏校长被周恩来的话 。
课内阅读。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侯觉得(奇异 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上,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 要求)给他医治!”
25.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画“√”。
26.这是扁鹊第 次看见蔡桓侯,他为什么掉头就跑?
27.联系上下文说说扁鹊几次指出蔡桓侯病时,蔡桓侯态度的变化。
A.皮肤: ;
B.皮肉之间: ;
C.肠胃里: 。
28.《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花瓣 2. 不好,因为“流”表示山草、野花、月光都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改成“飘” 与原文意思不符,也丧失了美感。 溪水在哗啦啦地唱歌,悦耳动听 阵阵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3.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 4.C 5.既抒发了"我“与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又作为线索把选文串联起来。
【解析】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②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可知,选文描述了“我”和阿妈看到的月光下的溪水、鹅卵石和小水塘,想到了白天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在溪边玩耍。
2.(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文中“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中的“流”改成“飘”不好。联系上下文理解,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改成“飘”就感觉不到溪水的流动了,因此把“流”换成“飘”不好。
(2)展开想象,续写句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我仿佛听到汩汩的溪水缓缓地流着,我仿佛闻到了溪边上野花和山草的香味。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静态: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例句的前半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稻穗人的动作是“低垂”,后半句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银毯”,让我们看到了稻田丰收在望的静态美景。
动态: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唱”“拍”“跃”“闪”写出了在这热闹的秋夜里,动物们非常快乐,我从中感受到环境的优美、生活的美好。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河塘啊,每个小河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倒映在水里,就有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句话中“抱”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小水塘变得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因此这句话应该用亲切的语气朗读。
故选C。
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文中的“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选文中出现了两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其作用是: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6.小女孩对豌豆苗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7.C 8. 母亲为什么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 母亲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写出了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能看出她特别盼望小豌豆苗能给小女孩带来希望。
【解析】6.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中“轻轻地吻”表现了小女孩对豌豆苗的喜爱,“柔嫩的叶子”可知豌豆苗象征新生命,表现了小女孩对生命的热爱。
7.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可知,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选C
8.考查开放性题。
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启示和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提问。
比如:
提问: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好了呢?
答案:因为小豌豆的顽强生命力,感动了小姑娘,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使她也有了想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变得坚强。众所周知,有动力没有有什么事办不成。所以女孩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9. 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小张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他在这里过得很好。 10.①慎重地选择住址;②不利用现成的洞穴;③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随遇而安,随:顺应。遇:境遇。安:安然,满足。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结合随遇而安的意思写句子,如:他个人生活非常朴素,能随遇而安,不管到哪里,从不讲条件。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一点挖掘;慎重选择住址,要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地方。
11.A 12.D 13.黄帝用怪兽的皮做鼓面,用怪兽的骨头做鼓槌;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他死后,身上的枷锁变成了枫树林。 14.黄帝擒蚩尤
【解析】11.考查划分段落层次。
事情的起因是炎帝被黄帝打败后,炎帝的子孙心里不服气,继续挑起战争,黄帝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因此文章第一到二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文章第三到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战争的经过,第五自然段写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是事情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划分为①②|③④|⑤。
1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黄帝生性爱民,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知黄帝不想继续战争,不是怕打不过蚩尤。
B.结合“黄帝派人去东海的流波山捉来一只叫“夔”的怪兽,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鼓面。然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湾中的怪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了鼓槌”可知“夔”是东海的流波山的怪兽。
C.结合“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可知是因为黄帝打败蚩尤,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
D.结合“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头跟铜铸的一样硬。”可知“铜头铁额”是形容蚩尤的。
13.考查开放性题。
写出自己认为故事情节中神奇的地方即可,比如:“夔”皮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响了起来,声音居然能够震天动地。蚩尤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
14.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
文章主要写炎帝的子孙蚩尤不服气被黄帝打败,继续挑起战争,经过一番恶战,最后被黄帝擒住的故事,因此可以将题目拟为“黄帝擒蚩尤”。
15.C 16.A 17.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做到共同进步。
【解析】15.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老爷爷与“我”对话可以看出来我们是在爬上天都峰后交谈的场景。故选C。
16.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①自然段老爷爷说的,“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结合②自然段“我”说的,“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结合第③自然段爸爸说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从我们几人的这些对话内容可以看出,“我”与老爷爷在爬山峰的过程中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互相勉励自己,以对方为榜样,克服困难终于都爬上天都峰。故选A。
17.考查了思维拓展。
结合课文内容,在一个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从这“一老一小”身上学到了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同时,面对困难我们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和信念。
18.guǐ jiàng kā shàn 19. 恭恭敬敬 仔仔细细 若隐若现 载歌载舞 20.虽然 可 虽然很热,可我还是要坚持学习。 21.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并不是看起来强的就强,看上去弱的就弱。
【解析】18.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金奎叔,jīn kuí shū,人名;
强,qiáng / qiǎng/ jiàng,力量大(跟“弱”相对;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有错误;不好;不合标准。/勉强/强硬不屈;固执。
结合句子语境,我们比他们强,qiáng;
嘎,gā/gá /gǎ,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鸭子,大雁等的叫声/乖僻,脾气不好。/同“尜”,[尜尜]一种儿童玩具。形状像橄榄,两头尖,中间大。
结合句子语境,嘎嘎叫,gā;
扇 ,shàn/shān,摇动生风的用具;功能和主体部分的形状像扇的装置;像门扇的东西/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使生风;用手掌打。
结合句子语境,扇翅膀,shān。
19.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观察所给例词,为AABB式词语,仿照例词写AABB式词语,AABB式成语指的是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也相同的成语,即叠字成语。如:星星点点、明明白白、隐隐约约、轰轰烈烈、蹦蹦跳跳、吞吞吐吐。
观察所给词语,为ABAC式词语,ABAC式的成语是指第一、第三字相同,其他两字不同的成语。一心一意、再三再四、一五一十、冷言冷语、人来人往、毛手毛脚、百发百中、自由自在、非亲非故、十全十美。
20.本题考查关联词。
结合所给句子,两个半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关联词“虽然 可”,写句子为:小时虽然很累,可他很高兴。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可知因为金奎叔说鹅把人看得比自己小,但我们不应该凭这点来怕它,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因为牛把人类看得比它大,所以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作者知道了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22.为之一振 连声赞叹 23.怀有远大志向 24. 神态 语言 震撼了
【解析】2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连声赞叹:接连发出称赞。
为之一振:因此而振奋起来。
结合词义,可知,魏校长听了那位同学的回答而感到振奋,应选:为之一振。
结合“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此时魏校长是在夸赞周恩来,应选:连声赞叹。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可知,周恩来是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人。
2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中的“睁大眼睛”“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可知,是对魏校长的神态和语言进行描写,表现出了魏校长被周恩来的话所震撼了。
25.奇怪 请求 26. 4/四 因为扁鹊知道,蔡桓侯不肯治病,现在病已经深入骨髓了,名医也无能为力。 27. 不相信 不理睬 非常不高兴 28.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
【解析】2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奇异,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奇怪,稀奇罕见,异于常态;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表示惊讶。
结合句子语境,蔡桓侯看到扁鹊扭头就跑,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因此选择“奇怪”;
请求,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要求,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望能实现。
结合句子语境,扁鹊不再向蔡桓侯提出要求,要帮他医治;因此选择“请求”。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是扁鹊第四次见蔡桓侯,抓住所给选段句子“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可知扁鹊掉头就跑的原因:他认为蔡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可知蔡桓侯不相信扁鹊说的话;
结合文章句子“蔡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可知蔡桓侯的态度是不理睬;
结合文章句子“蔡桓侯听了非常不高兴。”可知蔡桓侯的态度是非常不高兴。
2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侯,屡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