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之分的,知道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和单位,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了解加速度的方向。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体会用类比法和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一个完整探究过程,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三、教学分析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接触很少,所以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很难理解。为此,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实例,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物体发生位移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汽车厂商对汽车性能的宣传介绍中,启动性能是一项要的技术指标。例如某种型号的跑车,从静止启动加速到100Km/h,约需5s的时间;而另一种普通家用轿车同样从静止启动加速到100Km/h,却需要12s的时间。显然,达到这一速度的时间越短,说明车的启动性能越好-一踩油门,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同样的道理,汽车制动时,从某一速度变到静止的时间越短,制动性能越好。是不是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描述汽车的这种性能(即速度变化快慢)呢 (二)新课讲解一、加速度:1.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的加速度。2.定义式: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符号:4.矢标性: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始终与的方向一致。5.速度变化量:明确初、末速度6.分类: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过渡: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的方向一致,那么加速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展示图片,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必须先规定正方向,然后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有向线段。让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独立完成,教师来回巡视并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三种情况的速度改变量的有向线段,明确其矢量性。引导学生完成逻辑推导:由于a的方向始终始终与的方向一致,由图1可知,速度一直在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由图2、3可知,速度一直在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师生共同总结:1.若同向,则物体的速度增加;2.若同向,则物体的速度减小。3.加速度数值的变化意味着速度变化的快慢。投影例题1、2、3、4.学生认真答题并讨论。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练习:投影相关练习,检测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学生认真练习并回答。课堂小结:1.加速度定义和定义式。2.加速度的单位、方向。3.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总结:本节课从理论的角度来介绍加速度,意在使学生意识到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初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确了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区别,对于概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本节课为概念教学,所以学生的参与活动成效的体现在于对例题和练习的回答结果上。在课后配以适当练习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