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二次鸦片战争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壹战争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回国后,告诉资本家说,“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一省的衣料。”——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3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 140 100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梦想现实Q:当梦想与现实相左,英方是怎么想的?怎么改变现状?中英亚罗号事件中法马神甫事件借口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56.10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 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60 英法联军借“修约”,占领天津咸丰帝逃跑,亲王奕 留守1860.1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控制北京清政府与英签订中英《北京条约》清政府与法签订中法《北京条约》广州主谋:英法帮凶:美俄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法]维克多 雨果《致巴特利尔上尉》贰条约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丧权)与英国协定关税1842《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埠)增开琼州、汕头、台湾、淡水、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烟台、营口为通商口岸(丧权)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士可在内地游历及传教1858《天津条约》Q:对比两则条约,归纳《天津条约》的特点?厦门。宁波。琼州汕头台湾淡水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烟台营口通商口岸 数量 位置南京条约 5 东南沿海天津条约 10 沿海及内地《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根本目的:进一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埠)增开琼州、汕头、台湾、淡水、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烟台、营口为通商口岸(丧权)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士可在内地游历及传教1858《天津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开埠)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地)割九龙司给英国(赔款)增加赔款数额(英法各八百万两)(丧权)公使驻京由他国决定允许华工出国1860《北京条约》Q:对比两则条约,归纳《北京条约》的特点?厦门。宁波。琼州汕头台湾淡水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烟台营口天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又一次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法招华工在营地内领饭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贩卖华工的行为合法化签订《北京条约》当日,北京市民纷纷围观。英国入城签约仪仗队1842中英《南京条约》1858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60中英法《北京条约》关于条约的一些“趣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各处传钞,皆从夷馆中得来,经办夷务各官转未之见《北京条约》条约内各事宜通行各省办理,但并没有颁发全部条约内容洋人替大清朝廷颁发,此举遭到爱国军民的抗议,因此清政府被迫公布条约,但悬挂时故意颠倒顺序乱贴,使百姓看不明白。叁领土失——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40万平方千米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千米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共150多万平方千米150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41.6个8个1个沙俄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恩格斯《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100年前,贝加尔湖地区就成为俄国领土,从那时以后,海参崴、伯力、勘察加和其他地区才变成苏联领土。这笔账我们还没清算呢。——毛泽东肆两鸦辩——总结与反思18401842185618601858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主权侵略范围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进入我国东南沿海;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站在中国角度站在英国角度站在中立角度中英战争鸦片战争通商战争淡化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既不强调英国发起战争的本质,也不强调中国反抗的正义性鲜明的历史价值判断:强调英国侵略的本质强调中国反抗的正义性鲜明的历史价值判断:强调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掩盖英国侵略者的本质历史解释立场不同,认识不同,历史解释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