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总 课 题 第四章 声现象 总 课 时 6 第5课时课 题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 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及危害性。教学重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他们的特点教学难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次声波的特点及危害。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一、引入: 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通过与别人的交谈了解了很多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自然界还有许多我们听不见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些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在我们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 二、新课: (一)、那么,我们人类的听觉范围是多少呢? 1、探究活动:测一测我们听觉的频率范围。 ①老师打开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辨别这些声音的差异。 ②让几位同学依次上台闭上眼睛,仔细听音频发生器发出的声音,按照要求:刚听到声音时举起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时放手。 ③请另外一些同学观察、记录这些同学举起手、放下手时相应的声音频率。 ④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志愿者序号12345678910刚听到声音时的频率/Hz刚听不到声音时的频率/Hz该同学听觉的频率范围/Hz2、根据探究的结果,得出结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之间”。 首先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 一部分同学在台上听声音,并做出反应,另一部分做相应的记录 学生观察通过探究得到的数据,大致的给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3、分别把音频发生器打到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问学生是否听到声音,后再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从而引出定义,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4、用投影仪打出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的数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取一例表述。 (二)超声波 1、问:俄罗斯“库尔斯特”号沉没后,潜艇的沉没位置如何来确定何,寻找到准确的地点。 2、由海面的军舰如何测得海底的潜艇引出超声波。由此指出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 3、学生分组讨论,举出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有关超声波应用的知识。 4、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指出超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仪、超声波清洗器、碎石、焊接。(超声钻孔、超声缝纫、超声消毒、超声测温、超声除尘等) (三)次声波 1、感受弹簧的振动产生的次声波 把下端吊着钩码的弹簧上端系在铁架台上,让钩码上下振动,此时我们听不到声音,就是因为钩码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并讨论 ①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次声波? ②次声波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③人们怎样利用次声波为人类服务?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 三、总结:1、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3、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4、次声波的产生及其危害。 四、作业:随堂练习。 再次感知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以便于定义超声波和次声波 让学生总结:猫狗的听觉为什么比人的听觉高,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 学生试着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同学们注意观察、并仔细听声音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根据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