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关于“预测”一、文题再现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二、出题意图分析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题目既立足日常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又极具思辨性,可以挖掘学生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和所持态度。如此一来,阅卷老师能从考生的观点中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话题词“预测”本身与时间有密切联系,关联了过去和未来,影响现在的行为。考生对预测的了解或来自于身边的事,或来自学到的历史典故,在诠释自己观点时,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这些事迹佐证观点,阅卷老师也能由此看出考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这也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够区别预测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将预测的多面性统一起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此外,考生是否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无误地表述观点,组织行文结构也是作文考查的重点。三、审题立意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对预测既有的两种态度——乐于接受和不以为然,这也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方向。考生既可以认可预测的作用,也可以否定预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另辟蹊径。而考生的态度基于对预测的充分思考。如果无从下手,不妨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切入。在“是什么”这个环节,考生需要将概念细化,说说自己认为预测是一种怎样的行为,为预测定性,以此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所谓的“预测”可以是什么?题目中其实给出了答案,即对“生活”的预测,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思考。例如,预测是人类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关联了过去和未来,能够影响我们当下的行为。生活中有许多选择离不开预测。预测可以帮助我们规避风险,例如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帮助人类躲避天灾,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预测也会影响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比如预测到学习中会出现困难,是退缩还是迎难而上?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或者日常积累的素材,确定自己对预测的态度,定下文章立意。“为什么”是对态度的分析。为什么“我”乐于接受对人生的预测?因为通过预测我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什么我对预测不以为然?因为预测不能决定我人生的航向。我心所向不会因为外物而消失。两者都应该有相应的理由。考生可以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从不同的人对待预测的不同态度进行分析,使用相关素材佐证,从中提取出自己对预测所持态度的原因。最后,考生需要立足自己对预测的态度,表明自己“怎么做”。如果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就要写自己会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自己对预测的接纳。例如,自己会努力学习,鉴往事而知来者,不会重蹈失败者的覆辙,而是见贤思齐。如果对预测不以为然,那么自己不以为然的是哪些人生事件中的预测,在这些事件中,自己会心志坚定,不为生活中的预测左右,一心一意朝着目标进发。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为考生提供了以下三个立意作为参考:立意一接受对人生的预测,预测便会成为一盏灯,指引前进方向。立意二预测不是万能的,唯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畏各种障碍,才能在各种变数中闯出自己的路。立意三预测只是生活给的小提示,人生这道题还是要我们自己解答。四、写作方向与建议下面根据上文提供的三个立意分别给出具体的写作方向及建议。立意一接受对人生的预测,预测便会成为一盏灯,指引前进方向。这个立意从预测的积极作用出发阐述对预测的态度。首先,考生先开门见山,点明自己的态度,为文章定下基调。接下来分点阐述原因,考生可以选择从个人和社会角度谈为什么乐于接受人生的预测。从个人角度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中,个人或多或少通过预测分析事情的前景,规划前进方向,比如高中选文理、大学选专业就需要预测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唯有提前规划才能决胜千里之外。从社会角度而言,天有不测风云是困扰了古人许久的问题,对生活中意外事件的预测有利于社会稳定。比如地震、洪灾等可以被科技预测,帮助我们防灾抗灾,这样的预测是利国利民的。匹配上相应的论据和必要的论证语言,就可以完成生活中的预测的分析。最后,立足于自己在生活中对预测的态度,说说自己或者青年学子应该怎样看待预测,如何借预测对人生的积极作用规划人生,升华主题。【结构示例】开头(中心论点):预测。(借比喻修辞点明预测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分论点一:懂得运用预测的人拥有先见之明,能够借预测之力找到前行方向。分论点二:预测是上天赐予人类的能力,合理运用预测,不仅能助力小我,更能于危难之际保全大我。结尾:面对充满变数的明天,学会善用预测,才能巧避风险,进而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立意二预测不是万能的,唯有勇往直前,才能在人生各种变数中闯出自己的路。这个立意选择的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同样的,考生需要先点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引出预测“不能为”的方面,这样表明自己认为预测并没有那么重要就显得很自然。原因分析方面,考生可以从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生活与预测的关系两个角度寻找突破点。预测只能推测即将发生的事,但并非万无一失。过度依赖预测会导致自身应变能力不足,凡事都等预测之后再做决定,机会也许早已溜走。其次,预测只能推测即将面对的困难,不能直接影响生活的走向,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意志才是应对变化的关键。综合以上两个原因,考生可以推出不能过度依赖预测的结论,并表明个人的积极主动性更为重要,自己将不畏惧可以预见的困难,勇往直前。【结构示例】开头:充满变数的人生总有预测不到的意外。与其依靠预测,不如自身努力拼搏。分论点一: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人生不因预测而改变。分论点二:应对变数和困难的关键是个人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预测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结尾:无论未来有多少变数,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畏惧可以预见的困难,勇往直前,终能长风破浪,迎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立意三合理利用预测可以规避风险,但不可过度依赖预测。这个立意从预测的两面性出发破题。预测对生活有积极意义,这点需要先肯定。但使用者须懂得合理运用预测,为预测找到合适的定位,才能让预测发挥积极作用,为自己的人生添助力。这一态度并未否定预测的作用,而是从如何使用它着手。因此,考生需要从过度依赖预测的人生和拒绝预测两个方面分析使用预测的度。一方面,过度依赖预测会降低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完全不预测事情走向,鲁莽行动也不是正确的决定。唯有合理运用预测避开可以避免的困难,提升自己的能力克服无法避免的困难,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构示例】开头:预测本无好坏之分,端看用它的人能否合理运用。分论点一:过度依赖预测会降低人的应变能力。分论点二:拒绝预测带来的便利,鲁莽行动容易遇上更大的阻力。结尾:唯有合理运用预测,脚踏实地地提升自我,才能一步步实现理想。五、写作示范下面选择立意二写作范文无惧前方艰难,勇闯人生难关说起预测,我不免想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诚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预测的准确度越来越高,人们享受着预测带来的便利和保障。然而,社会生活变化之快较之科技毫不逊色。人生的变数永远无法尽数预测,身处变局之中的人自然不能单单凭借预测过自己的人生。大浪之下,泥沙知道被冲刷的命运又如何?唯有自身强大,才能成为大浪淘沙中留下的金子。预测之“测”意为推测、预料,这表示预测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只是很有可能发生。它可以成为人生走向的参考,却不是人生唯一的可能。恰如方仲永,年幼聪慧过人,天资卓然,任谁看了都认为此子前途无量,仲永与其父亦如此认为。可预料之中的事恰恰没有发生,长大后的仲永泯然众人矣。是何缘故?是他们太过相信预测了,相信终有一天仲永会出人头地,相信凭借天资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于是,仲永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日复一日的炫耀中错过了成长的绝佳时机。可见,过度依赖预测只会失去改变人生的斗志和动力。反观清代名臣曾国藩,七次屡试不第,可见读书天资并不高,以至于流传出“比贼笨”的故事。相比于那些过目不忘的天才,惊才绝艳的才子,我们可以预测到他的前途并不光明。然而,他坚信天道酬勤,不受那些预测的影响,刻苦钻研学问,挺过一次又一次名落孙山的挫败,最终成为一代名臣。两相比较下,仲永因预测而放弃努力,将天才蹉跎成了庸人;曾国藩不为预测所动,努力为着自己踏入仕途的梦想奋斗,将朽木雕成了名器。不难看出,预测并非决定成败的关键,意志与努力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预测纷至沓来,劝退了无数试图做些什么的人,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预测到了前路千难万险,仍然无畏艰辛,迎难而上。新冠疫情中守护国民生命安全的逆行者们是如此,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是如此,为改变教育资源不均前往山区支教的老师们亦是如此。他们在选择这条路时就预料到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苦难,然而他们并未退缩,只因他们心中的家国和理想战胜了沿途的困难,只因他们凭借意志,无问西东,守护朗朗乾坤。这个时代存在着种种未知的挑战,有的人对预想中的困难心生畏惧,不战而降,庸庸碌碌;有的人直面未知挑战,迎难而上,不断刷新人生价值。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肩上负着强国重任,更要学习英雄们的无畏无惧,学习后者的勇往直前,摒弃预测带来的恐惧,相信我们终能破开预测设置的迷障,乘风破浪,迎来海阔天空。六、范文分析1.立意构思范文以“预测不是万能的,唯有坚定初心,才能在各种变数中闯出自己的路”为立意,文章从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过度依赖预测的弊端两个角度立论,说明了预测对人生并无举足轻重的影响,并引出更重要,更积极的人生观——努力与意志坚定才能实现理想。立意明确,论证层层递进。2.结构层次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鲜明地摆出观点“身处变局之中的人不能单单凭借预测过自己的人生。”然后分点阐述原因,一是因为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将态度落实到行动上,升华主题。全文结构清晰,框架合理。3.材料选择与使用范文素材选用有古有今,既有伤仲永和曾国藩的例子作对比凸显预测的不确定性,又有当下最典型的人物事迹作支撑,表现坚守初心,不因预测到困难而退缩的勇敢。素材较丰富,论证语言到位,能够撑起文章的论点。4.语言表达范文语言表达流畅自然,逻辑清晰,能够体现作者的思考。论证过程语言有力度,能够说服读者。开篇引用名言,借助名言引出论点。第二段使用了设问修辞,行文不会过于单调。第三段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显得文章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总体而言,语言较有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