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透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焦点、焦距的概念。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冰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2.难点:透镜的作图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引 入 新 课 教师提问冰能生火么?并展示冰生火的视频给学生看。 观看多媒体课件 引起学生好奇心新课教学 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让学生观察透镜,要求学生说出每种透镜的形状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形状的透镜,让学生观察、分类、命名。2.比较与平面镜的区别通过一束激光源演示平面镜上的是光的反射,而在透镜上面是透过的光,是光的两次折射。3.应用展示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4.主光轴引导学生归纳各种透镜表面的共同特点,给出主光轴的概念。利用课件使学生认识主光轴。5.光心在通过演示实验验证过程中发现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实验事实,引出光心的概念通过课件加深对光心的认识二、探究透镜的作用1.用实验仪器在黑板上演示透镜的作用总结平行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是什么规律。进而,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利用多媒体动画讲解透镜作用的含义提出问题:(1)凸透镜是不是一定把入射光会聚于一点?(2) 凹透镜是不是一定会折射出发散光束?让学生回答问题,总结不论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都是相对与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更加向主光轴靠拢或远离主光轴。三.师生交流讨论、归纳结论(1)凸透镜教师指出焦点和焦距(2)凹透镜指出凹透镜的焦点问题: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焦点的区别。问题:我们知道太阳光线也是向四周射出的发散光线,但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给你一块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现在谁利用平行光源模拟太阳光演示一下。四.三条特殊光线问题:课前我们复习了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现在如果入射光线从焦点发出,折射光线射向什么方向,谁能画出来?为什么?问题:如果延长线过焦点的会聚光线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光线向什么方向射出?谁能画出来? 学生观察思考,找出透镜的特点。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前面上个单元的内容对其进行区分。学生思考找出透镜表面的特点,观看课件认识主光轴。学生猜想学生观察光心学生观看,深化认识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猜想透镜的作用学生根据透镜的作用思考解决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学生根据问题(2)的结论思考解决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透镜焦距测量问题学生逆向思考回答 利用学生熟悉的透镜引导学生从形状上认识透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将透镜和平面镜对比,引导透镜是光的折射进一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学生发现通过光心的特殊光线 通过现象顺利猜想出透镜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如何正确理解透镜作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形成原因,准确的建立了虚焦点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点明了这一现象的实际运用价值。小结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归纳研究方法 归纳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五.板书设计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2.几个基本概念: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4.三条特殊光线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实验演示,通过手摸感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在第二点的教学中用激光源和柱状透镜展示平行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通过两个问题提出会聚作用与发散正确理解。这节课另一个特点就是图像比较多,可以图像作图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