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 力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3.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画出力的示意图。【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画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难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另一个人,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请同学们说出在哪些地方还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二、新课讲授:(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问题过渡: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猜想,并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交流感受。(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3)教材P4“想想做做”推门实验:用同样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的远近不同,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看来,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学生进行扳手腕游戏,通过游戏,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2.力的示意图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师生归纳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作图的顺序:首先找到作用点,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末端写出力的性质。教师通过例题规范画力的示意图。【例1】如图甲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 甲 乙【解析】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沿绳子水平向右.从A点开始,沿绳子水平向右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拉力。【例2】用100 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木箱,作出该力的示意图。【答案】(二)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分组实验一:1.用力捏橡皮泥;2.用力压和拉弹簧.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弓箭所发生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总结:1.橡皮泥形状改变;2.在力的作用下,弹簧缩短或伸长。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分组实验二:教师请学生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小铁球、斜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还可产生哪些效果。学生进行实验:用力推小车,用手挡住小车使小车停下来。师生共同分析: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小车受力后又由运动变为静止。学生进行实验:1.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2.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3.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的运动路径一侧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情况。甲 乙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刚才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力的现象,同学们已能正确地说出谁对谁施了力,可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这些现象:撑船的船夫离岸时用撑竿给河岸一个力,结果船被撑走;碰碰船去撞别人时,自己却被撞走。究竟是谁对谁施力呢?学生分组实验三:1.手拉弹簧,你对弹簧用力了,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手呢?2.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拍你的手,能感到疼吗?拍你的同学能感到疼吗?3.演示教材P5“想想做做”中图甲的实验,找一位同学做做图乙的实验。使学生体会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施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课堂练习:1.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B.力的三要素中, 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可以C.力的三要素至少改变其中的两个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3.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4.如图所示,用10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角的方向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答案】1.B 2.C 3. C 4.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直观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力的示意图。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第2节 力的描述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用符号F表示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后反思】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首先通过观看课件而引入力,然后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分析,总结出力的定义,接下来通过观察、亲身感受等来学习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