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生命的奥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教学准备1.问问妈妈,查查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2.了解自己出生时妈妈所受的痛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感受生命的神奇利用课前几分钟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顺应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我以讲“小胚胎的故事”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了解生命孕育的基本常识。1、课前通过访问妈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把它以童话形式写下来,或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分组交流。2、课前通过向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小细节,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3、课前思考自己还有哪些关于生命孕育的疑问,通过科普书籍和网络等途径解决疑问,并用卡片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举办交流会。二、谈话引入-创设情境,感受生命中的关爱有谁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没有问,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自己出生时她所受的痛苦?如果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铺垫,那么这一课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把握重点,我将作如下引导:1、引导学生根据对妈妈的了解进行一次小调查,记录并在课堂上交流调查的感想;联系课本第4页的两个故事,试着给自己列一张“母爱的账单”,由此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的爱。2、通过续写小诗《父爱如山》,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无私。3、通过“寻找生命中的守护天使”,启发孩子们去发现更多的社会之爱。4、通过设计爱心明信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三、小胚胎故事1.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准备介绍《小胚胎的故事》。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命诞生的过程。2.童话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从中体验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材料:课前准备(问问妈妈,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四、我出生的哪一天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通过讲故事的环节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的所受的痛苦。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细节。2.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五、解读生命密码展望人生,明白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开展“解读生命密码”交流。通过讨论、现场调查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孕育的疑问。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更为稳定、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的特点,这一课时的内容就成了本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回忆、感悟。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提问: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这人生的五个阶段中进行选择,你最愿意停留在哪个年龄阶段?为什么?而人生可以做这样的选择吗?由此引导学生感受人生每个阶段的美好。2、引导学生将人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写写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由此引导他们感受到要珍惜每一个年龄阶段。3、引导学生说说对死亡的理解或印象,了解五花八门的名人墓志铭,并通过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写一段墓志铭,来感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度人生。4、引导学生通过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来表达自己需要珍爱生命的愿望。六、教学评价及反思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我在教学中会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力求除了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以外,更能引导孩子们尝试自己探究感兴趣的生命话题,学会解决问题。当然,教学设计中的交流讨论等环节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待于我在实际教学中更深入地去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