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自由平等的真谛 一部法律护权益,温暖中国半边天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逻辑看: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的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自由是珍贵的但是自由也是有限制的;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为学生践行法治精神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法治精神,分析社会生活事件,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据此,以议题式教学方式入手用《妇女保障法》做主线设置了子议题:探究自由之路、共研平等之花,来探讨自由平等的真谛。 从教材的内容依据看:(1)本课所依据的课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尚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少数学生不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的法定义务,不珍惜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受教育的神圣权利,欺凌弱小同学,随意旷课、逃学甚至轻学。错误地认为“这是我的自由”。一部分学生尽管知晓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绝对的,但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例如,仅仅认为自由受班规和校纪的约束和限制,很难把自由与法治联系在一起。对于平等的认识,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上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从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从宪法的角度来理性地加以看待基于以上学情考虑,设计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观,形成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法治意识,崇尚和弘扬法治精神。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涵,知道我国推进法治精神的努力。 法治观念:知道白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法治知识。 责任意识: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见到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事敢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和平等的内涵和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法治角度看自由平等 5.学习活动设计 导入:法治调查问卷+本课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播放音频:女驸马片段 教师提问:在古代,女子为何要女扮男装考状元呢? 教师引导:事实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性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教师追问:现代社会状况如何呢?学生思考古代为何女子很少可以考状元 (提示:这里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太平天国时期有一位女状元:傅善祥)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从女子是否可以参加高考、事业编、公务员等等角度思考。教师过渡:女性的自由以及权益的平等看出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就从一部法律看它如何温暖中国半边天如何体现自由平等真谛。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女驸马》黄梅戏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文化底蕴,并从中挖掘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古今对比看自由埋下伏笔。子议题一:探究自由之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从古今谈自由 展示图片: 图片一:女子裹脚 图片二:女子不得从政 图片三:女子无才便是得 教师阐述:从前在人格人身自由、政治权利以及文化教育权利上女子的自由都颇受限制,那么现代社会如何呢? 推送法条: 第十四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保证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二十一条 妇女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虐待、遗弃、残害、买卖以及其他侵害女性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配备满足妇女需要的公共厕所和母婴室等公共设施。 第三十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保障适龄女性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 议学任务1: 1.举一个例子:对比之前妇女的地位举例现在妇女权益的变化 2.谈一个看法:通过妇女权益的古今对比谈谈自由的意义 3.写一句心得: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如何看待自由 学生结合法条以及生活经验完成议题任务一并进行成果展示。 1.举一个例子:1~3组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说明角度) 2.谈一个看法:4~6组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3.写一句心得:7~8组每组写两句对自由的认识 准备时间5分钟,发言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答案总结知识点: 笔记一:自由的意义 自由对个人的作用: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 自由对社会的作用: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 笔记二:自由的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教师过渡:明晰了自由的含义以及意义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事件,有人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怎么相处是人家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看完看看你是否认同呢?活动二:从法治谈自由 播放视频: 议学任务2: 1.评析一个事件:有人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怎么相处是人家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2.预判一个结局:你认为他的结局是什么?并完善法治与自由关系图 3.转换一个空间:如果在网络空间,自由还受法律的限制吗? 教师引导: 问题一:家庭暴力的本质是暴力,既然是暴力,不管是针对陌生人还是针对家庭成员,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都不应被允许。无论什么年龄、性别、身份、形式,家暴永远没有借口。无论导致冲突升级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能成为家暴的理由,面对家暴事件,沉默、原谅、不作为都是纵容,也不能用一句“家务事”来和稀泥。家暴并非小事,全社会需共同努力,让施暴者得到应有惩戒和震慑,让更多“看不见的家暴”依法得到处置,让安全感回归家庭。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六十五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问题二: 问题三:借用苏州大学的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学生活动: 1.完成评析语句,按照评析题的答法答,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多回答 2.对图进行补充,并思考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3.投票表决,每个里面选代表回答问题。 (尽可能回答问题的方式不重复并且可以借助智慧课堂,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结合学生答案总结知识: 笔记三: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笔记四: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教师过渡:让我们在学习名人对自由的论述中结束本议题,并开启下一个议程,让我们一起共研平等之花。设计意图:本议题主要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来学习,对比了古今妇女的权益,从古看今着眼于一个小点让学生可以从妇女权益的进步中看到自由的进步。从现代违法事件中看到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并且尽可能回答问题的方式不重复并且可以借助智慧课堂,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子议题二:共研平等之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从生活看平等 展示图片和材料: 人大选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的26.54%。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数据在所有代表中 , 妇女代表为742名 ,占代表总数的24.90% ,与十二届全国人大相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 议学任务3: 1.探究话题:任选一个话题探讨是否体现平等 2.话题延伸:女性代表有所增加 ,但数量还是不如男性 ,是否说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还不够平等?或者说平等是否意味着情况一摸一样? 教师引导:展示《妇女权益保障法》法条引导学生知道平等情况平等对待以及分析社会现象显示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话题延伸: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男女“全等”,而主要是在法律和文化等领域赋予两性相同的地位和人格。男女作为人类的两种主要性别,自然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在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上都是如此。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倡导两性自然发展,互相理解、互相合作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而不是在职业、教育等各方面都要求男女一样。比如你认为教师行业女性多于男性是不平等的吗? 看材料任选表格中或者其他话题来探讨是否体现公平(比如军人优先、中考加分政策都可以探讨) 探讨平等是否意味相等或者说全等教师总结知识点:笔记五:平等的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活动二:从案件看平等 播放视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任华受贿案,对被告人任华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任华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议学任务4: 案件心得:分析案件后请你为他们(任华类人物)提两点忠告。(从人物身份、权利义务、法律法规、行为后果、社会影响等角度考虑学生活动:从人物身份、权利义务、法律法规、行为后果、社会影响等角度考虑为他们(任华类人物)提两点忠告。教师根据答案总结知识点:笔记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2)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权益受到保护,违法予以追究: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教师过渡:让我们一起在法条中重温平等的价值教师总结:谈谈你的议学体会,经过对自由平等的探究,如果让你对自由平等拟人比喻化你认为自由平等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学生活动:按要求谈体会 (如:自由像飞翔的翅膀,让我可以自由的飞越山海,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思辨型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辨析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第一层思辨动之以情,之后层层追问,从法治角度更深层思考平等的内在逻辑以及内核,拨开表面的云雾看本质,厘清平等的内涵,再来用时政新闻引发学生热议并且思考法律和平等之间的关系最后谈谈议学体会,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分别是两个翅膀,托起个人社会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学习习得:观看或阅览中国妇女解放先驱向警予的故事,从她的事迹中感悟追求自由平等的真谛,并从自由平等角度写一段心得体会(要求:最少两点、文体不限、突出主题)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教学课程中课件设计精美,用到了很多ppt技术,音频穿插合适,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共鸣,环节中穿插了多种智慧课堂手段,让学生寓教于乐。8.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的整体思路为要有连续性,在学习的三个阶段(前、中、后)都要注重评价,并且注意主要关注的内容应有侧重;评价的内容应着重于教学设计的四大目标,从学生(知识获得、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价值观的培育)这四点进行评价,凑够评价的主体来看,除传统的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还应利用小组制度进行小组互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