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教案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3.2 参与民主生活教材分析:本框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该框内容属于教学怎么参与民主生活,主要在于让学生明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增强公民的民主素养,提升民主意识。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属于国情国策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认知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有学生认为班委的选举就是民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这里需要简单说明。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口小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以学生乐于开展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认知。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坚决捍卫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力目标: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自觉增强民主意识,懂得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知识目标:知道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有哪些,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教学难点:理解增强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调查:你知道“地摊经济”吗?思考:假如你看到摆地摊过后留下的满地垃圾,你会怎么做?提示:面对地摊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会这么做:①向工商管理局或公安部门投诉;②通过人大代表反映问题;③采用APP、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④通过官方微博、电视等媒体反映问题;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第一目<行使民主权利>自主学习:公民民主参与的必要性、涵义和要求课件展示课堂笔记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涵义: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主要过程探究一:民主选举出示表格,自主完成民主选举地位形式原则要求2.小组合作,出示表格,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比较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形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小组合作,出示表格,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比较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形式的优点和局限性。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局限性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投谁一票”思考:社会生活需要参加投票选举,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你是怎么想的?教师点拨并总结: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探究二:民主决策1.课件展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总结:民主决策的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民主决策的目的或意义: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2.出示材料:某地交通部关于“地铁票价调整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铁将告别“2元时代”,实行分段计价。6公里(含)内3元;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思考:你赞成地铁价格的调整吗?你将通过什么途径表达你的诉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民主决策的四种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专家咨询制度:某些具有专业性的重大决策,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科学性。如高考改革等,需要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一般有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举办方会分别邀请各界代表,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一般采用事先、事中、事后公示等方式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上进行。对公示后的群众反映、建议和举报,由有关部门受理并予以答复过渡语:没有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政策是否落实,落实得好坏呢?教师总结:民主监督课件出示: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思考:谁监督?监督谁?监督权的内容?教师点拨并总结讨论:(1)你认为积极参与民主监督是否必要?为什么?课堂笔记:①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请你说说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点拨:注意事项:在法律范围内,公民行使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第二目<增强民主意识>1.探究与分享:在学生社团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总结提升: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课件展示: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2.播放音频,思考: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明理由教师点拨并总结:不同意上述观点。谣言搅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会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影响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自觉举报、检举揭发谣言等违法行为。3.播放视频,思考:(1)如何看待造谣传谣网民的行为?教师点拨:网民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麻烦。其发布的信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民主意识、法治意识(2)公民应如何增强民主意识?重点笔记:①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最后,公民要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板书设计(归航拾贝)公民参与必要性,涵义及要求民主选举行使民主权利 公民参与的方式 民主决策参与民主生活 民主监督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增强民主意识如何增强民主意识评测练习教师寄语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民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积极践行,助推我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有条理,脉络清晰,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行使民主权利”;第二目:“增强民主意识”。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公民行使权利的途径,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形成尊重、包容、宽容、批判的政治态度。但因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所以首先在课前展示“地摊”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公民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学生课后结合教学内容,练习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同时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合理将教学内容延伸,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