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2022新课标要求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例1 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物体的运动。了解实验中将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例2 将发声器放入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会听到发声器发出的声音逐渐变小,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新知导入用手摸着自己的喉部,体会说话时手的感觉。停止说话后,还有这种感觉吗?新知讲解1.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按住,音叉还能发出声音吗?演 示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是由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弦乐器发出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管乐器发出声音是由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打击部位弦空气柱一 声音的产生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二 声音的传播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话,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到大家的耳朵的。如果没有还能听到声音吗?真空铃实验: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击鼓时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液体传声的例子:1.花式游泳的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固体传声的例子:1.趴在铁轨上可以听见远处火车与铁轨发出的声音。2.土电话。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为了听见远处火车的声音,人们选择趴在铁轨(固体)上听,而不是直接(空气)听。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一样快,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____(快,慢)。快三 声速从表中获得的信息:1.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两个:(1)介质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温度 (同种介质在不同温度时,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即:υ固体>υ液体 >υ气体3.通常所说的声速是指:15 ℃ 时空气中的声速---340m/s。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敲击桌面的声音,会感觉听到的声音比直接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______(好,差)但是,当把窗户关上之后听到外面的声音却变小了呢?答:因为外面的声音传到玻璃处时,发生了反射,大部分被反射回去,只有少量声音继续传播进入室内,所以关上窗户后听到外面的声音变小了。好回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声音被反射后,声速不变。人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0.1s,所以要区分出回声,障碍物必须距离人_____m。17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课堂练习1.(单选题)在敲大钟时,我们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的撞击后,大钟还会“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余音”是我们听到的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单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讲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BBB3.(单选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敲击水瓶琴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4.(单选题) 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5.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猿声”是由猿的声带______产生的。6.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____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7.“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__ 可以传声。8.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__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振动振动空气水水(液体)510课堂小结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板书设计声音产生:传播:速度υ固体>υ液体 >υ气体物体振动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